来源/医院李庆虎周东生杨永良李连欣王国栋王永会
骨盆;骨折;栓塞,治疗性;内填塞
骨盆骨折治疗十分棘手,死亡率高,尤其是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率可高达40%-60%,其死亡时间主要发生在伤后24h内,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大出血。因此,选择正确、及时的止血方法对挽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血管造影栓塞术和纱布填塞术。血管造影术最早应用于年,Margolies等用来寻找出血动脉;年,VanUrk等曾应用造影栓塞术抢救3例骨盆骨折大出血休克患者。血管造影栓塞术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将栓塞材料送入靶血管内,闭塞局部血管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该方法对于动脉性出血止血效果确切,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Niola等明确指出栓塞术的缺点是手术准备时间长,需要专门的介入没备和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纱布填塞术于年由Logothetopulosb首先提出。而将该方法应用于骨盆骨折大出血治疗应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Pohlemann等首先报告。随后,Ertel等报告采用纱布填塞术治疗骨盆外固定术后盆腔出血。纱布填塞术主要依靠纱布持续压迫血管的方法达到止血的目的。该方法不仅对于静脉丛及骨折断端的止血效果确切,而且对于中小动脉亦有很好的止血效果。由于其手术准备时间短,应用范围广,所以尤其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由于目前文献鲜见纱布填塞与造影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效能的比较研究,所以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年4月至年4月分别应用纱布填塞与造影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se—verityscore,ISS)、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24h内输血量、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1)总结使用纱布填塞术与造影栓塞术止血的特点及疗效;(2)比较两种止血方法的效能。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年4月至年4月,我院收治43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患者,其中26例应用纱布填塞术(填塞组)、17例应用造影栓塞术(栓塞组)止血。
根据纱布填塞术及造影栓塞术各自的适应证分组。纱布填塞术主要适用于:(1)经过4~6h的输血、输液及骨盆容积控制等止血治疗后血流动力学仍极不稳定的患者,(2)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3)需要剖腹探查的患者;该方法主要针对盆腔静脉丛以及骨折断端的出血,对于中小动脉的出血亦有一定的止血作用。造影栓塞术主要适用于:经液体复苏后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的患者;该方法主要针对骨盆骨折中等量的出血,通过栓塞出血动脉止血,适合动脉性出血。
表1填塞组与栓塞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
填塞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6—54岁,平均41.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坠落伤8例,砸伤6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16例,C型10例;其中4例为开放性骨盆骨折,5例伴腹部脏器损伤。ISS评分36—68分,平均56.4分。
栓塞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l~49岁,平均39.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坠落伤5例,砸伤3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A型2例,B型11例,C型4例。ISS评分23~52分,平均为42.6分。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均P0.05,表1)。
二、救治过程
(一)初期评估及急救复苏
本组患者人院时均伴有失血性休克,收缩压90mmHg,均根据骨盆骨折急救流程进行治疗,即先抢救复苏,而后控制出血及临时固定骨盆,最后处理合并伤及骨折。
4例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行急症手术,采用纱布填塞伤口,归属填塞组。所有患者人院后均行腹部B超检查,对5例伴腹部脏器损伤(2例肝破裂,2例脾破裂,1例肠破裂)患者,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行纱布填塞止血,此5例患者归属填塞组。其余腹部B超检查阴性患者均给予复苏及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先输入晶体液ml,而后按1:1输入浓缩红细胞和血浆,并且每输注浓缩红细胞5—10U,就输注血小板1个治疗量。骨盆骨折应用床单或骨盆束缚带置于股骨大转子水平以缩小骨盆容积。抢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量等。
经过4—8h,平均6h的抗休克治疗,26例患者收缩压仍低于90mmHg,故行纱布填塞止血;17例患者收缩压可维持在90mmHg以上,故行造影栓塞止血……
投稿或发布会议,请将稿件或信息发送至:
orth
orthonline.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