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孙大爷今年78岁,因突发左下肢疼痛、行走困难、皮肤冰冷、感觉障碍,急来医院就诊。孙大爷有房颤病,9个月前右腿曾发生过上述症状,确诊为“右下肢动脉栓塞”。但因不了解此病的严重性,没有及时有效治疗,导致右下肢高位截肢。因为有以前的教训,这次孙大爷及家人没敢耽搁,一医院。首诊大夫脑病一科的吴荣东副主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排除了脑栓塞,认为可能是下肢血管的疾病,行下肢血管彩超示:左下肢腘动脉栓塞。于是赶紧请介入科刘焕亮医生会诊。刘焕亮医生根据下肢血管彩超和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左下肢动脉栓塞”。诊断明确后,为了给患者争取溶栓时间,刘焕亮医生当即决定加班为该患者实施经导管动脉溶栓术。年10月31日上午,介入科刘焕亮与李长海两位医师为该患者实施微创介入手术。术中造影显示:左侧股浅动脉中下段、腘动脉内动脉血栓形成。用导丝、导管打通被血栓堵塞的血管后,将溶栓导管置放于血栓段内,术中即时注入30wu尿激酶溶栓,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保留导管继续经导管溶栓并抗凝治疗。术后第三天,患者左下肢动脉造影显示:以前血栓形成的动脉血流完全通畅。术后孙大爷的左下肢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疼痛明显减轻。孙大爷非常满意,高兴地说:“多亏医院介入科为我及时准确地明确了诊断,并及时成功地实施了介入手术,才保住了我的这条腿。他们不但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对患者十分负责任,他们是值得赞美的好医生。”医院介入科刘焕亮主治医师指出,急性动脉栓塞是源于心脏或大动脉脱落的血栓或斑块等随血流向远端动脉流动,造成动脉管腔堵塞,导致肢体、脏器等缺血的急性病症,是一种常见的凶险急症。如果诊断不及时,轻则手术截肢,重则威胁生命,因此,人们需提高对动脉血栓的认识,注意防范动脉血栓形成。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高烟瘾的人,特别对于有冠心病、心肌梗死、房颤、动脉粥样硬化和腹主动脉瘤的患者易高发。另外,动脉损伤、恶性肿瘤和心脏粘液瘤,也是发生动脉栓塞的原因。一旦怀疑为动脉栓塞,医院就诊,及时予以治疗,尽早移除或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恢复血液供应,挽救缺血的组织细胞,尽可能避免肢体坏死的发生。小贴士目前正值冬季,刘焕亮主治医师提醒市民,冬季气候寒冷,是各种血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下肢动脉栓塞,不可忽视。中老年患者如果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及吸烟史,又突然出现下肢发凉、疼痛、麻木,要考虑存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可能性,医院行血管彩超检查。平时要注意低脂低盐饮食,禁烟,多吃素食以及豆类,鸡蛋,鱼类等食品,少吃猪肉。同时避免久坐,适度运动,以减少和控制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和发展。夏季则可多食用大蒜,洋葱。
健康科普下肢出现动脉栓塞后就会出现下肢的缺血性病变,但下肢缺血性病变并不一定都是动脉栓塞,也可能是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里产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后逐渐就把下肢血管堵住,相对发病较缓。“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晚期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但是动脉硬化闭塞症基础上的血栓形成,症状与动脉栓塞相似,单从症状无法鉴别,需要从影像学上来区别。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积极药物治疗,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预防动脉血栓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开放手术治疗往往困难,因流出道问题无法行手术搭桥,介入治疗是不错的选择。
淄博中西医结合
zbzxyjh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