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50%,85岁以上达到90%。BPH易导致下尿路阻塞,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最终引起膀胱和肾脏损害,成为影响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目前,药物治疗是BPH的一线治疗措施,适宜于中等程度的下尿路阻塞,最常用的药物是α-1受体阻滞剂以及5-α还原酶抑制剂,这两类药物可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能一定程度减轻阻塞症状、但疗效有一定限度。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theprostate,TURP))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BPH所致重度下尿路阻塞、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方法,多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且有一定比例的术中出血、术后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术在临床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主要用于各类盆腔出血及肿瘤的辅助性治疗,也是控制前列腺出血(BPH或肿瘤所致)的方法之一。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rostaticarteryembolization,PAE)是一种微创手段,通过对前列腺供血动脉注射栓塞剂阻断前列腺血供,从而使前列腺组织部分缺血坏死、消融成腔,最终导致膀胱以下梗阻解除和症状缓解。此技术是目前对无法接受或不愿意手术治疗患者的新治疗方法。
美国Hackensack大学医学中心DeMeritt等于年报道1例因BPH伴出血及急性尿潴留、不适宜外科治疗患者,经PAE后出血停止、下尿路阻塞症状明显缓解、无并发症和性功能障碍,随访12个月前列腺体积缩小40%,PSA从40ng/ml下降至4ng/ml,提示PAE可用于治疗BPH。
巴西SaoPaulo大学CarnevaleFC等于年首次尝试用PAE治疗BPH所致的急性尿潴留并获得成功,该文献于年发表,年报道中期随访结果,术后撤除留置的导尿管、并维持疗效长达4年。随后同一组学者年报道11例BPH急性尿潴留的治疗结果,临床有效率91%(10/11),术后1年前列腺体积缩小30%,仅1例出现无症状性膀胱局灶性缺血。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PiscoJ等年报道对15例BPH患者采用PAE治疗,平均随访6.9个月,技术成功率93.3%(14/1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prostatesymptomscore,IPSS)平均下降6.5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oflife,QOL)提高1.14分,初步证实该治疗方法可行。同组学者年进一步报道89例PAE治疗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4.1岁,技术成功率97%(86/89)。54例术后6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率78%;29例术后12个月的改善率76%。前列腺体积缩小20%。
适应证
PAE的适应证一般认为,年龄40岁的男性患者,前列腺体积大于30cm,诊断为前列腺良性增生并合并严重下尿路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prostatesymptomscore,IPSS)1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3分,或有急性尿路梗阻症状药物治疗无效者。此外,还应包括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及体弱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禁忌证
PAE的禁忌证一般认为,术前已经超声或PSA监测证实的恶性肿瘤,大的膀胱憩室,大的膀胱结石,慢性肾衰竭,CTA证实的髂内动脉或前列腺动脉的过度迂曲、硬化,活动的尿路感染,凝血功能异常,逼尿肌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此外,还应包括碘过敏者,心、肝功能严重障碍者,血管畸形者。前列腺动静脉瘘也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禁忌证。症状改善率78%;29例术后12个月的改善率76%。前列腺体积缩小20%。
总之,前列腺动脉栓塞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前列腺体积的缩小不成正比。症状的改善较为迅速,而体积的缩小比较缓慢。盆腔内血管大量、丰富的侧支吻合使动脉栓塞本身的并发症大大减少,即使因为推注栓塞物时,压力过高而发生逆流,造成异位栓塞,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PAE与TURP外科手术相比,疗效相当,并发症少,且为微创手段,出血少、感染机会少,而且为局麻手术,危险性更小,住院时间缩短,甚至可以当天出院。在性功能方面,也会得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动脉栓塞治疗前列腺的安全性较为可靠,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强,并发症少的新方法。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向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传递更多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介入人士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平台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负任何责任。)
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怎么预防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