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并且由其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导致心血管事件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至少有万人死于心肌梗死;在中国,平均每年约有万新发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之一。
所以,关于如何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的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是目前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大科学问题。
《Science》子刊发文:新研究揭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可促进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在胚胎发育和体内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MI)后立即促进血管生成可使心肌细胞免于死亡,并防止不恰当的心脏重构。因此,促进血管生成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心脏修复选择,以防止MI后心衰的发展。
据研究显示,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sEV)可促进心肌梗死(MI)后血管生成,但是导致这些效果的sEV成分以及工程化sEV治疗MI的安全性和效率仍不清楚。
近日,来自浙江大医院胡新央、王建安实验室与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张建一团队合作在《Science》子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上发表题为“SmallextracellularvesiclescontainingmiR--5ppromoteangiogenesisaftermyocardialinfarctioninmiceandnonhumanprimates”的文章,揭示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sEV通过内容物miR--5p可以促进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心肌梗死(MI)后的血管生成,从而保护梗死心脏的心功能。
DOI:10./scitranslmed.abb
另外,sEV已被认定为干细胞发挥诱导血管生成功能的主要媒介。sEV可以携带多种因子,包括可溶性蛋白、mRNA、microRNAs和长链非编码RNA,它们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并触发下游信号通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干细胞疗法可能是改善血管生成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方法。
参考资料:
Lietal.,SciTranslMed.Mar10;13().pii:13//eabb.doi:10./scitranslmed.abb.PMID:
相较传统手段,为什么说干细胞具有治疗心肌梗死的优势?
在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医生的首要治疗原则就是开通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再灌注,主要手段包括溶栓和介入治疗。
溶栓就是使用药物消融血栓,恢复血液通畅,使用溶栓治疗血管通畅率一般能达到50%~70%,可是服用大量药物后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介入是通过手术去除血栓,给堵塞的血管手术安装支架,将血管撑开,让血液流畅,但手术价格高、副作用大。
所以,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各种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和机械治疗等,这些措施虽然对心肌梗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心脏衰竭。
传统的治疗措施只能限制缺血区的细胞死亡,延缓疾病的进程,而且这些措施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并不能很好解决功能心肌细胞丧失的问题。
然而随着再生医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多个临床试验表明,干细胞治疗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少梗死面积和死亡率。
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抗纤维化、促进血管形成、抗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再生等特性。科学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以通过其分化成心肌或旁分泌的作用,来促进梗死区心肌的存活,从而改善心功能。
此外,干细胞来源丰富、增殖能力强、具有低免疫原性,不得不说,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