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话
多领域大咖共话肿瘤治疗进展
医院荚卫东教授主持了这一环节,樊嘉教授、秦叔逵教授、周俭教授、韩国宏教授、李进教授、李汉忠教授、何志嵩教授、林岩松教授分别发表观点。
樊嘉教授(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下简称新版规范)是在我国肝癌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参照国外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较旧版规范,修订主要体现在肿瘤分期、可以诊断的肿瘤大小、诊断手段、治疗等方面,更加强调了对治疗时机的把握。并指出,从肝癌Ⅱb期开始,即可选择索拉非尼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或作为中晚期患者的标准治疗。
秦叔逵教授(中国医院):目前中国晚期肝癌患者单用索拉非尼的生存获益提升至10.7个月。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选择合适的病人,同时加强对基础肝病的管理;其次,管理好不良反应,患者停药的比例大幅下降;第三,坚持多种治疗方法,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系统治疗结合局部治疗,能带来更多获益。索拉非尼今年进入医保,将为中国肝癌患者带来更多便利。
周俭教授(医院):合并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无论采取手术、肝移植还是介入,都会面临高复发转移风险。对这样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新版规范对这类患者诊断标准做出明确推荐,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韩国宏教授(医院):新版规范对肝癌介入推荐有以下几点更新:第一,介入治疗是不可手术肝癌患者的首选,并强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应联合局部或系统治疗,目的是增强疗效,延长患者生存。第二,强调对肝炎、肝硬化等基础肝病的管理。
李进教授(医院):研究显示瑞戈非尼治疗使二线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在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上都有显著改善。在不良反应可控的前提下,约有50%患者可以实现疾病控制,甚至有部分患者获得长期控制。尤其未经过靶向治疗的患者OS获益达9.7个月,比对照组延长了4.8个月。
李汉忠教授(医院):近年肾癌治疗领域有三件大事:第一,腹腔镜手术用于完成大部分肾癌手术。第二,以往肾癌以根治术为主,随着医学的发展,保留肾单位的切除术越来越普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第三,索拉非尼被用于治疗肾癌。
何志嵩教授(医院):晚期肾癌的治疗还是应该走联合治疗之路。早期有过一些靶向药物之间的联合,但是往往发现毒性增加,疗效未增加。随着肾癌免疫治疗的再度兴起,免疫治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用于二线晚期肾癌,被证实疗效优于单独靶向治疗。
林岩松教授(医院):索拉非尼为处于无药可用的放射性碘(RAI)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带来了希望,是晚期甲状腺癌开启靶向治疗的引领者。索拉非尼因DECISION试验结果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甲状腺癌,它始于该研究,但不会止于该研究,未来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贡献中国的数据。
主会场撷英
析指南、观现状、探新路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解读
周俭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梳理了近年肝癌的诊疗进展。诊断方面,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目前已可探测到0.5cm大小的肝脏肿瘤。治疗进展主要包括:①研究表明手术较射频消融(RFA)在改善生存和减少复发方面更有优势;②对于单个肿瘤≤7cm或肿瘤≤3cm、个数≤3个的情况,TACE联合RFA优于单独RFA;③此外,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逐渐兴起;④放疗更适用于淋巴结转移、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⑤索拉非尼是中晚期肝癌全身系统治疗的首选;⑥RESORCE研究显示,对应用索拉非尼后进展的肝癌患者,瑞戈非尼可带来进一步获益。
基于以上诊疗进展,我国肝癌专家团队对旧版规范进行了修订。修订原则为:粗细结合、洋为中用、中国特色、突出重点。在阐述方式上,新版规范力求更加精简。在阐述内容上,诊断和治疗路线图也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肝癌诊断路线图与国外相比,强调每隔6个月至少一次在肝癌高危人群中通过B超+甲胎蛋白(AFP)进行筛查的价值,认可超声造影与MRI/CT具有同等诊断价值,认可AFP在肝癌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中国肝癌治疗路线图与国外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如适当扩大了肝切除手术适应证等。周俭教授表示,随着证据的积累,具有中国特色的肝癌规范还将不断完善。
肝癌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秦叔逵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近代肿瘤内科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细胞毒类药物主导的化疗时期、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兴起时期、基因驱动的精准治疗时期、活化或修饰T细胞的免疫治疗时期。其中,细胞毒类药物在晚期肝癌治疗中获益有限。SHARP和Oriental研究开启了晚期肝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研究显示,索拉非尼治疗不可手术的晚期肝癌,能显著延长患者OS。目前,索拉非尼单药对东方人群OS获益已逐步提升至10.7个月,被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为晚期肝癌的首选和标准治疗药物。此外,肝癌靶向新药也逐渐涌现。RESORCE研究显示瑞戈非尼显著延长索拉非尼治疗进展后肝癌患者的OS,因此FDA批准了瑞戈非尼新增肝癌适应证。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将瑞戈非尼列为肝癌的二线标准治疗。
肝癌异质性强,涉及到多条信号通路的上调和突变,因此基因驱动的精准治疗仍有待突破。肝癌具有免疫原性,且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因此免疫检查点通路是重要的治疗策略,这使肝癌治疗进入第四个阶段。秦教授表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已展现良好前景,但还需要更多Ⅲ期临床研究数据。此外,不同免疫制剂的联合应用,或联合其他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也正在探索之中。
肾癌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何志嵩教授指出,索拉非尼作为第一个获批上市的肾癌靶向药物,开启了晚期肾癌的靶向治疗时代,至今已历时十年。十余年的大量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了其疗效与安全性,国内外指南均将其列为晚期肾癌的一线推荐药物。同时,晚期肾癌也成为肿瘤抗血管靶向治疗的典范。
大量证据显示,靶向药物显著改善晚期肾癌患者预后,是晚期肾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晚期肾癌一线靶向治疗药物领域涌现出多个选择。国内研究显示,索拉非尼延长中国晚期肾癌患者PFS11.7月,OS24个月。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中位PFS、OS与其他药物类似,同时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进展后增加剂量依然可能获益是其优势。二线靶向治疗可选择的药物较多,如何进一步优化选择可能更为重要。三线领域,以索拉非尼作为对照药的靶向治疗新药探索似乎进展不佳。何志嵩教授表示,晚期肾癌靶向药物多达十余种,如何优化选择是临床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对免疫治疗的探索,免疫治疗再次成为晚期肾癌的选择。尽管如此,靶向治疗药物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证据显示,对晚期肾癌患者,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优于单独免疫治疗,提示索拉非尼与免疫联合治疗成为晚期肾癌未来发展趋势。
新起点,新希望:中国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新时代
李进教授指出,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发病人数占全球1/5,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致死率高于全球水平。过去20年中,靶向药物的出现使mCRC患者OS显著延长。但中国mCRC患者中,80%以上的患者一线治疗方式仍为单纯化疗,因此中国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我国mCRC患者化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治疗)失败后,缺乏后续的标准治疗药物。
瑞戈非尼的出现,改善了这一现状。瑞戈非尼作为治疗mCRC的首个口服多激酶抑制剂,是能同时抑制RAS/RAF/MEK/ERK多个通路的小分子多靶点药物。在亚洲mCRC患者中开展的CONCUR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瑞戈非尼显著延长患者OS(8.8个月对6.3个月)和PFS(3.2个月对1.7个月),分别降低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69%和45%,并且既往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获益更大,中位生存期达9.7个月。
李进教授指出,因为经济和药物可及性等原因,我国有相当一部分mCRC患者未接受过强烈的靶向治疗,因此瑞戈非尼对中国患者而言可能成为全新的治疗选择。除瑞戈非尼外,mCRC新药研发也方兴未艾,期待未来中国mCRC患者将有更多治疗武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