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SummarizeAlways..
作者:郭宗培*葛慧剑张义森宋立刚刘爱华缪中荣
医院
*北京市红十字急诊抢救中心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6岁。
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2周。
现病史:患者2周前体检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医院行头颅CTA检查提示: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患者为行介入手术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不适。
既往史:近一周发现高血压,最高血压/mmHg,目前口服美托洛尔及替米沙坦片,血压控制在/80mmHg。
一般查体、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心电图:未见异常。胸片: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CT:脑干周围高密度影,考虑血管瘤。
头颅CTA: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
图1头颅CT
图2头颅CTA
图3术前椎动脉造影
图4术前MR
图5高分辨头颅核磁,脑干受压明显
术前诊断:基底动脉段动脉瘤、高血压3级
手术术式: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
术前用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7天)
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qd(7天)
阿托伐他汀钙20mgqn(7天)
手术经过
全麻后,置入8F的COOK长鞘,用超滑黑泥鳅导丝携带多功能导管和Navien到达左椎动脉,撤出泥鳅导丝和多功能导管。Synchro-14微导丝(0014×cm)携带Headway17微导管到达左侧椎动脉V4段,造影示:左侧基底动脉干和椎动脉结合处巨大动脉瘤,瘤腔内可见高速血流。撤出Headway17微导管,将T-track微导管沿微导丝送入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撤出微导丝后,送入Tubridge密网支架,缓慢成功释放,造影显示支架完全覆盖动脉瘤颈,瘤腔内造影剂滞留。后用微导丝携带微导管进入右椎动脉,在三维立体影像下释放弹簧圈(CodmanPRESIDIO18mm×6cm,17mm×50cm,16mm×47cm,9mm×33cm,泰杰伟业5mm×20cm),动脉瘤填塞后造影效果满意。同时在右椎动脉末端填塞弹簧圈(泰杰伟业5mm×20cm,1.5mm×4cm,CodmanHELICALXTRASOFT2mm×8cm),栓塞右椎动脉末端,造影可见造影剂无法到达基底动脉及对侧椎动脉。手术结束。
术中影像
图6微导管到达P1,逐步释放Tubridge支架
图7微导管进右椎动脉,逐步填塞弹簧圈
图8动脉瘤填塞致密后,闭塞右椎动脉。
图9双侧锁骨下造影示右椎动脉和AN栓塞满意,左侧椎动脉血供良好
讨论:
本例为椎基底结合部动脉瘤,病程缓慢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影像可见脑干受压明显。术中采用Navien支撑导管,主要考虑到头端柔软,对血管刺激小。本例释放Tubridge支架后,可见其贴壁良好,远端比瘤颈长4mm,效果满意,从右侧椎动脉进行弹簧圈栓塞,对左椎及动脉瘤刺激小,对PICA干扰小,避免术中出血。患者左侧为优势椎,为避免术后出血及夹层出现,给予闭塞右椎动脉末端,术后效果满意。为减轻动脉瘤壁术后缺血、缺氧导致的炎症反应,预防迟发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给予患者甲强龙80mgbid,2天,出院后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0mgqd,一周后调整为5mgqd,持续一周后停药。
术者简介
刘爱华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党建书记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外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青科协生物医药常务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与脑血管畸形等微创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先后获省部级奖7项,先后承担国自然、科技部等课题1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篇(Neurology、Stroke等SCI论文62篇),已获发明国家专利4项,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4名。
ToCureSometimes,
ToRelieveOften,
ToComfortAlways.
欢迎感兴趣阅读天坛介入笔记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