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6日,我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首例DSA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经过术后一个月的观察,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不适及后遗症。这是由我院神经外科与省内知名专家合作搭建脑血管疾病诊疗平台取得的显著成效,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成功开展及脑血管疾病诊疗平台的搭建,标志着我院在脑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条件和技术已紧跟省内先进水平并取得明显提升,填补了我市医疗技术空白,进一步提高了我市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为我市及周边各县市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术前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征,是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三杀手。存活的患者中,约四分之三有不同程度致残,重度致残者约占40%。《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5%面临脑卒中高风险。每五年一次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由年的0.40%上升至年的1.23%,患病率持续增加。目前常规的CT及MRI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病因的筛查具有局限性,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及人民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
术后
“DSA”全称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观察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了真实的立体图像,为各种介入治疗提供了必备条件。我院10年来在心脏血管介入诊疗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已经充分展现了DSA对心血管介入诊疗的作用和地位。DSA检查可以为脑出血病因提供直观准确的帮助,是多数脑血管疾病病因检查的国际金标准。DSA对脑缺血疾病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对于自发性颅内出血,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为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巨大帮助。DSA检查主要用于CT或MRI检查怀疑血管病变;自发性颅内出血;已确诊的脑血管病的鉴别和随访;了解颅内肿瘤的血供;颈、面、眼和颅骨、头皮的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病因(70%-80%),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新兴的治疗手段。动脉瘤栓塞术前先行DSA检查确认载瘤动脉,然后在微导丝引导下,微导管超选入出血动脉瘤,弹簧圈单纯致密填塞动脉瘤或辅助支架,达到填塞出血病变,恢复正常血流的目的。动脉瘤栓塞术相对于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和技术安全性高等特点和优势,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理想手段,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编辑:杨惠荣制作:郭秋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