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这个地方有个ldquo无形杀手

民以食为天,做饭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而厨房也自然是经常光临的地方。

事实上,厨房并不只是产生美食的地方,它也同样存在着很多“危险”,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甚至还可能致癌!

其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油烟的危害,它也被称为厨房中的“无形杀手”。

为啥有这一说法?除此之外,厨房中还有哪些东西会威胁到我们的健康?今天就来全面地了解一下吧。

1

油烟为啥被称为“无形的杀手”?

做饭的时候,肯定会产生一定量的油烟。即使经过抽油烟机的处理,我们也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但油烟中含有约多种的有害物质。因此,它也被称为“无形的杀手”。

甲醛和乙醛等醛类物质

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在一定高温环境下会发生降解,从而产生各种醛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挥发性,是油烟中的重要部分。

多环芳香类化合物

食物中含有的氨基酸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与脂肪酸等物质混合后,借助高温会发生多种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芳香烃、杂环烃及其衍生物等有害物质,如苯并芘等。

其他有害物质

包括苯、酯类、酮类等有机物和亚硝胺等无机物,它们对健康也有诸多不利影响。

此外,油烟中还存在物理有害物(如颗粒状物质)和生物有害物(食物携带的有害菌产生的代谢物,如黄曲霉毒)等。

2

油烟对身体产生什么危害?

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增加细胞癌变风险,其中最常见的为肺癌。多项研究表明,厨房油烟是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率升高的重要推手。

由于厨房油烟中的化合物大多数具有诱发DNA突变的能力,尽管机体具有突变修复能力,但长期、大剂量的油烟接触会导致损害积累,DNA突变几率增加,细胞出现异常增殖,最终造成肺癌发生的几率增加。

除肺癌外,宫颈癌、白血病等的发生也与长期油烟接触相关。

另一个危害是诱导细胞死亡。

醛类和多环芳香类化合物等带来的氧化损伤还会破坏细胞(如肺泡细胞和皮肤表皮细胞)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出现衰老甚至死亡,进而诱发炎症反应或机能衰退表现。

此外,有研究发现,长期接触油烟可显著增加慢性支气管炎等发生几率,同时也是女性皮肤衰老的一大诱因。

3

厨房中还有哪些“危险”?

除油烟外,厨房中常见的有害物质还包括以下几种。

食物中容易产生的高级糖基化终产物

淀粉类等食品经过烘烤等操作中会产生这类物质,又被称为糖毒素。糖毒素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肾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细胞转移等的发病风险。

常用的餐具、食品清洁剂

这些清洁剂基本上都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原理来实现去除表面污渍。

无论是传统的酸性成分还是现在的碱性成分都对皮肤有一点腐蚀作用,如果没有洗涤干净而被服入人体,则会带来患病风险。

其他有害物质还包括灭虫药

针对厨房中的昆虫,如蟑螂、蚂蚁、蚊蝇等使用的灭虫药,其中包含的有害物质较容易残留于餐具或食物表面。

4

如何减少厨房中的“杀手”?

减少油烟的危害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减少油烟的产生。可从改变烹饪方式入手,如不过度烹炒、采用温火加热、采用间接加热方式(如炖和蒸等)、食物中增加蔬菜比例等。

2、增加油烟的排放。避免较为封闭的厨房环境和科学合理的使用抽油烟机。

针对其他类型的危险物,则需要注意它们的使用地点(避免与餐具或食材接触)或者使用过程中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完全清洗等),最大可能减少与身体接触,并避免其进入到体内。

尽管这些危害物的剂量不大,但长期接触肯定会带来一定的积累效应,最终会影响健康,因此日常预防尤为重要。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本文专家:郭晓强博士,生命科学领域科普作家================经常久坐的人注意!你很可能被这个“无形杀手”盯上了,严重会危及性命51岁的李强(化名)差点因为一个咳嗽而丢了性命,他万万没想到,竟是这个地方出了问题......男子因咳嗽险些致命,“无形杀手”现形年9月4日的早上,李强像往常一样起床刷牙,期间不经意地用力咳嗽了一下。没过多久,他便感觉到胸闷的不适,随之渐渐出现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的情况。李强的家人见状,医院的急诊科,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经过医护人员一边紧急抢救、一边紧急查找病因,情况非常危急。终于,医生确诊李强患了急性肺栓塞,并立即对李强予以溶栓、抗凝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将李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为什么李强没有“三高”,却得了急性肺栓塞呢?医院急诊科医生闵军在他的腿部找到了根本原因——静脉血栓。原来,李强的左小腿曾患有静脉曲张,做过手术后仍残留血栓。对此李强并无在意,而是每天久坐、瘫坐十几小时,这令他的腿部血流缓慢、高凝。所以,当他用力咳嗽时,其左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并流入肺动脉,引起急性肺栓塞。有学者认为,80%-90%的肺栓塞都来源于静脉血栓。静脉血栓被称为“无形杀手”,这一种致命疾病在生活中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离不开的动作——久坐非常容易“惹”上静脉血栓。每静坐1小时,患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10%血栓是血管里的“血块”,它有可能会出现在动脉或静脉中,会堵住血管,让血液难以流通。而静脉血栓正是血块堵住了我们的静脉,其分为有两种类型:一是血栓性静脉炎;二是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人成为了患静脉血栓的主要群体。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液的粘稠度越高,老年人更容易引起血栓。老年人的活动减少,爱久坐打麻将、看电视等很容易存在静脉血栓的危机。退休的李伯(化名)连续一个月久坐打麻将后,他的左下肢出现明显浮肿、胀痛,差点连路都走不了,医院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另外,年轻人患上静脉血栓的几率也在增大,特别是办公室里的久坐人群、常搭乘飞机或动车出差的人群。有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将增加10%,坐90多分钟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可见,上班一族要注意多活动筋骨,不要一整天呆坐着。90%-95%的血栓都始发于下肢,所以除了久坐,也有可能是久躺、崴脚、摔跤等原因引起静脉血栓。这些相关的新闻,我们都不陌生:年轻女记者在崴脚后,引发静脉血栓,在12天后离世;59岁的陈先生(化名)不慎摔伤,造成右腿出现深静脉血栓,幸好及时医治,保住了右腿。有一些患上静脉血栓的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得病了。所以小健总结一下,以下人群是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这6类人注意了!

1、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老年人

2、久坐、久躺、崴脚、摔伤的人3、妊娠晚期的准妈妈、产后1-2个月的新妈妈4、腹部大手术术后、肿瘤病人和下肢关节手术后病人5、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增强的人6、有过血栓疾病史的

避免“中招”,及早预防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出现得这么不经意,它有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引起我们的注意、避免“中招”呢?胸口闷痛、喘不上气:久坐或久躺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口疼痛、全身无力等情况,甚至稍微活动就会加重以上症状。出现眩晕感:倘若突然有一瞬间头晕,看东西模糊甚至是眼前发黑,在几秒钟后恢复,这表明是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视网膜缺血问题。腿部肿胀:如果感觉到身体的一侧腿部突然出现胀痛,站立时有局部的沉重感,就有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这时切勿随意走动,应及时就医。腿部或手臂处现红:若身体“惹上”血栓,腿部、手臂部位的皮肤会发红,并且摸起来伴有发热感,发红处的温度明显比另一侧高。在日常生活上,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远离静脉血栓呢?注重饮食健康,保持饮食均衡。坚持吃低脂、高纤维类或谷物类食物,切忌吃得过于油腻;多喝水,特别是在大量运动后要及时补水,以稀释血液,预防血液粘稠;尽量少吸烟或戒烟,避免尼古丁刺激血管,损伤血管内膜,引起静脉收缩。改掉一些生活上的不良习惯。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因为会增高腹部压力,令到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穿着以舒适为主,少穿紧身内衣裤,皮带不宜勒太紧,避免静脉回流。最重要的两点是:久坐1小时后,记得起来活动身体,做一做扩胸运动、下蹲运动等;老年人、血液高凝患者要坚持每年体检,将血管超声检查增加到体检项目中.天气寒冷,要当心“无形杀手”!防范小贴士请收好~

入冬以来,

人们取暖、洗澡等用煤气持续增多,

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防范知识,

就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今天小编为大家科普下:

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安全过冬天~

一氧化碳中毒原理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在生产和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内引起中毒。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致使机体组织尤其脑组织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一氧化碳是一种无形“杀手”,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如果人体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就会引起严重缺氧,从而造成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与气象条件

气温降低、降雪、大风等天气易使大家紧闭门窗,导致空气不流通。

低气压天气,室内积蓄的煤气无法及时排出。

一氧化碳气象指数

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指数,是一项为市民提供的全新的气象指数。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指数预报只在采暖期发布,时间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分为4个等级,气象部门会根据不同等级向市民提出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分四级1级:较有利于一氧化碳扩散2级:较不利于一氧化碳扩散3级:不利于一氧化碳扩散4级:极不利于一氧化碳扩散

一氧化碳中毒辨别

轻度中毒:中毒者会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浑身乏力。

中度中毒: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

重度中毒:中毒者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40摄氏度高热。

一氧化碳中毒抢救

轻度中毒: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数小时后即可缓解。中度中毒:立即打开门窗,迅速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裤带,针刺或以指掐人中刺激其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医院。重度中毒:迅速进行以上急救,并请其他人拨打,等待医护人员的救助,同时给病人保暖,防止并发症。

一氧化碳中毒预防

01

家庭生活中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煤炉要安装烟筒,尤其在冬季阴天或雨雪天气。

02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洗浴时间切勿过长。

03

使用管道煤气时,要定时检查,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

04

使用煤气或天然气做饭时,一定要有人照看,防止水、汤煮沸外溢造成煤气灶熄灭,煤气大量排入室内。

05

机动车内休息,不要过久地使用空调,要经常打开车窗通风换气。

这些小知识你记住了吗?最后,小编希望大家全都注意防范,远离一氧化碳中毒!二三十岁白领猝死频发!这个“无形杀手”逼近,你却不知道……

这些年

我们听到不少令人惋惜的案例

上海27岁的企业经理小周午后猝死

郑州电视台28岁的记者夜间猝死……

猝死为何越来越频繁地

发生在中青年人身上?

大量资料表明,

在所有自然死亡人群中,

猝死占10%~30%。

心脏性猝死、脑卒中性猝死

是引起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中青年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源头疾病

即是高血压。

“无形杀手”悄然逼近年轻人

一名从事销售的公司职员,30岁出头,前段时间在工作中常感觉头晕头胀,身体倦怠,到医院一查,高血压。小伙子觉得纳闷:高血压不是老年病吗?其实,现在像这样的人群越来越多。调查显示,成年人不正常血压人群已占总人群的1/3,但大多数人没意识到危险在逼近。

资料显示,在我国高血压病人中,中青年人约占34%,其中知识分子、公务员、财务工作者、记者等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45岁患者占63%。可以说,高血压年轻化的趋势有逐年加剧倾向。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1.4万名志愿者,结果发现,19%的参试者患有高血压。但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志愿者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有研究显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因延误就医致死率高于老年患者,因此,年轻人比起老年人,更要对高血压这一“隐形杀手”提高警惕。

为了加强对高血压的认识,我国已将-mmHg/80-89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即国际上统称的“高血压前期”。

然而,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约70%的人群不知自己已患有高血压,知晓率仅占30%,好多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由于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yczz/2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