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在哪一篇文章中读到:子宫不仅是人类生命孕育的摇篮,也是女性青春的源泉。女性的一生往往较男性承受更多的生活与情感波动与冲击,这些隐忍有时并没有通过情绪发泄的渠道得到宣泄。而作为女性象征的子宫却无声息地承受着大喜大悲、愤怒和忧怨。
当它不堪重负时,它会用超常的经痛和流不停的经血、以子宫肌瘤和腺肌症、或者以子宫内膜腺癌发出呼救。
此刻的子宫并非人类生殖繁衍的器官,而是一个情感器官。因此,尊重每一个女性,就从关爱子宫的健康开始。
在中国,每年约有两百二十万患者因子宫肌瘤失去子宫。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止痛剂、激素疗法、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这些都不能同时满足创伤小、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复发少、并能保全子宫及生育能力的理想治疗目标。这也是我提笔记录我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的原因——希望每一位姐妹在治疗上能多一个选择,从而减少身心受到的伤害。
姑息养瘤五年肌瘤怒“刷存在感”
我是在年单位职工体检时查出子宫前壁肌瘤的,当时的大小是2.6*2.5cm,现在想来,肌瘤的端倪应该是在年就已经显现:虽然每次例假雷打不动时隔28天,但经期持续一周,前2天一直在痛经中度过。而当时的我由于担心痛经对工作的影响,在一出现痛经症状时就选择服用散利痛等镇痛药物缓解。长期的每月定期非甾体药物服用,对我的胃肠道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嗳气、肠应激综合征等相继出现。
由于肌瘤一直没有达到所谓的“手术指征”,我就一直姑息养瘤,从没想过改变生活方式及用药治疗。以至于在年单位职工体检时,为我做超声检查的医生面色凝重地告知肌瘤已经长到了5.0*5.2cm,并且周围血流信号丰富,让医院治疗。那时的我也出现了腰酸背痛,尿急尿频的症状。因为是肌壁间肌瘤,向外突出,有时平躺着,甚至能从右下腹触及到包块。
“开”或“不开”的问题着实纠结
于是,我就开始了寻医的纠结之旅。由于跑的是卫生行业类新闻,对整个就医流程较熟悉,我先是在网上挂号了一家医院。医院里先后和两位妇产科医生讨论过“子宫肌瘤开或不开”的问题。关于子宫肌瘤复发的问题,一位W医生比喻:“子宫肌瘤就像一棵树,你把树砍了,但阳光雨露,风霜雷电,土壤滋养,这些大环境还是会催生树根继续破土发芽的。所以,暂时不用开,等生孩子后一起拿掉。”当时这个结论虽然让我长长舒了一口气,但是想来有不少医生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子宫,就是孕育孩子的一个器官,生了孩子,它的使命就结束了。另一位H姓医生言简意赅:肌瘤那么大了,又有膀胱压迫症状,腹腔镜,并且马上替我开出了入院通知书。
在等待腹腔镜的日子里,我忐忑不安。主要是平时看到手术麻醉风险太多了,因此担心全麻风险和麻药后的应激反应。而我了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需要在腹壁上打四个小孔。在很多次采访中,曾看见肠癌合并肝肺转移的患者也实施了腹腔镜,一共六个孔。这六个孔是一位晚期患者的求生的印记,而我为了一个良性肌瘤就要连穿四孔,这值得吗?我离绝经还有近20年,万一再次复发,我是再打四个孔吗?
于是那段日子里,我天天在鐧界櫆椋庣殑娌绘硶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摢瀹跺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