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性、高复发率!
面对众多的脑血管病患者,每一个患者的病变又都不尽相同,可谓变化多端,这就对我们脑血管医师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和挑战。
今天的这例患者,男性,50+岁,以发作性短暂性的遗忘、言语不清为表现,持续20分钟缓解。即刻的头颅CT未发现明显病灶,头颅CTA如下:
CTA结果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立即给以规范药物治疗,拟行择期介入手术治疗。
4天后DSA结果如下:
行DSA检查令我们惊喜的发现,原本闭塞的大脑中动脉已经再通!
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呢?——两种可能性:栓塞后自发再通;局部血管夹层后修复?
为了寻找原因,对局部进行了HR-MRI(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是这样的:
HR-MRI清晰的显示病变局部血管官腔上壁附着T1、T2均高信号物质,且似有双腔显示,因此推断此处动脉形成了动脉夹层病变可能性大。
小结:
大脑中动脉血管夹层发生几率虽较低,但仍需高度的警惕。
此类病变首选药物规范治疗,在药物治疗不佳的情况下可考虑介入治疗。本例患者通过数日的药物规律治疗,局部血管再通,已经部分治愈。
影像学技术、设备的进步推动了医生对疾病认识,医生对疾病进一步的认识同样促进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
疾病千变万化,变化多端,作为一名脑血管介入医师,需要一双“火眼金睛”,充分利用影像学技术的优势更加精确的对疾病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和治疗,最终使得患者获得最大的受益。
——一位神经介入医师的日常!
了解更多关于脑卒中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