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的诊疗策略

外周动脉疾病影响全世界超过2亿人,其中70%的病变位于股腘及膝下动脉,单独膝下动脉病变占15%左右。近30%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疾病(LEAD)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膝下动脉疾病。而膝下动脉由于血管直径细小、常合并钙化,处理较为困难。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血管论坛暨年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CEC)上,来自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的张艳教授就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的诊疗策略作了精彩的演讲。

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可引起下肢重度缺血,导致间歇性跛行、下肢皮温低、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坏疽等,其病变类型一般是TASCD型病变。对于累及腘动脉的膝下病变的诊断手段包括检测ABI、超声多普勒、CTA/MRA、造影等。

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的治疗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的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以改变生活习惯(包括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规律锻炼等)和药物治疗(他汀类、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等)为主,若治疗有效则应坚持保守治疗。对于已出现严重下肢缺血症状,面临截肢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运重建,腔内血运重建的术式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粥样斑块切除术(ATH)等。膝下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时,靶血管的选择是能否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其治疗原则包括“Angiosome”、“直接血流”、“多多益善”、“分段辨症”、“先易后难”以及“无奈”原则等,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远端血管尽快恢复预期的指标,尽快让血流到达创面,加速愈合。研究表明Angiosome理论基础上膝下动脉腔内开通尽可能多的血管可以更好的促进创面愈合,但对保肢无明显改善[1]。在下肢动脉疾病治疗的研究中绝大部分针对的是股腘动脉或膝下动脉病变,少有针对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病变进行的研究。这类病变相对复杂,尤其是累及腘动脉P3段的病变;此类病变治疗区域短,开通时易伤及膝下动脉;此外,受膝关节活动影响,植入支架易断裂;因此,对于此类复杂的腘动脉P3段病变,首选的腔内治疗方式为PTA、DCB以及定向斑块旋切治疗等,给后续治疗保留可行性;当残余狭窄30%或存在明显限流的夹层则考虑使用支架[2]。

总结

累及腘动脉的膝下动脉闭塞病变长且复杂,既要处理膝下动脉又要处理腘动脉,以保证流入、流出道的完整。腔内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针对腘动脉病变推荐腔内的首选治疗方案为PTA和定向斑块旋切术,结合DCB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正向腘动脉病变难以开通时,可以考虑逆穿膝下动脉逆向开通,同时尽量保护仅存的膝下动脉。参考文献[1]BiagioniRB,BiagioniLC,NasserF,etal.EurJVascEndovascSurg,;55:-.[2]SiracuseJJ,GillHL,CassidySP,etal.JVascEndovascSurg,;60(2):-.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zzbx/20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