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最高级放射行医执照ABR;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南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具有欧美多国放射及介入学10余年工作经历。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长期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现医院放射介入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之前讲解了经典桡动脉入路,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天进一步讲解远端桡动脉入路。桡动脉入路可能的五大适应症已经讲解,不再赘述。
在讲解远端桡动脉入路前,有必要复习相关解剖。
在桡骨远端水平,桡动脉分出掌浅弓后,桡动脉远端向背侧穿行,走行于舟骨与大多角骨后外侧,该部位在体表为鼻烟壶。见下图。
以上视频展示桡动脉解剖,掌浅弓/掌深弓分支,经典桡动脉入路部位,远端桡动脉入路部位,鼻烟壶外观,以及相关的血管造影表现。
远端桡动脉入路与经典桡动脉入路各有优缺点,总结如下:
我们鼓励行远端桡动脉入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优点————手部缺血发生率低,甚至可以常规免除Allen试验。
这是远端桡动脉入路的步骤:
以上三图为左侧及右侧远端桡动脉入路的体位与患者手形。
由于远端桡动脉直径较小,需要超声引导穿刺。
如果超声看不到桡动脉远端,可以使用超声血彩,桡动脉直径过小是远端桡动脉入路的相对禁忌。
常规消毒铺巾后行局部麻醉,注意局部麻醉剂的用量要小,约1mL,以避免影响目标血管的超声显示。
以上两图为穿刺和微导丝引入过程。
导丝引入需要轻柔,如果多次尝试无法引入微导丝,需要放弃该入路,以避免桡动脉夹层/损伤。
为了减轻血管鞘引入时的阻力,在微导丝引入后可以做皮肤切口,需要注意的是,皮肤切口必须是纵行切口,切忌横行切口,避免桡动脉离断伤。如下图所示。
黄色标记为大多角骨,蓝色标记为舟骨,远端桡动脉入路位于其后方/背侧,体表标记为鼻烟壶。
红色线条表示导管鞘,需要注意的是,远端入路最大血管鞘为5F。
上图展示引入5F血管鞘。
血管鞘引入后,需要常规行血管鞘内注入防止血管痉挛的药物,并行全身肝素化。值得注意的是,全身肝素化应该在导管顺利到达降主动脉后进行。
远端桡动脉入路完成后,推荐采用静脉贴固定血管鞘,避免术中滑脱。如下图所示。
桡动脉入路的优势是明显的。到此为止,我们完成了桡动脉经典入路与远端入路的讲解,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讲解,加强桡动脉入路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更好的服务患者。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