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有无血栓形成
1、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像特点:①管腔内环形强化,管壁钙化不明显②彩超可见清晰血管内膜,血栓;
2、若有钙化、斑块,腔内有低密度,导丝走行及其行进阻力可助判断;
3、若腔内有血栓时,应先导管接触性溶栓或取栓减容;或用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再用适当直径的球囊后扩,尽量避免血栓脱落和栓塞;重视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创伤小,经济,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及支架置入)
4、一旦怀疑有血栓栓塞,应留置溶栓导管溶栓或用小球囊扩张后再CDT;
5、若常规扩张后,出现远端栓塞,一般考虑病变处支架,再导管溶栓;
二、术中导丝
1、经真腔通过闭塞段,导丝呈“蛇行”基本不成袢;
2、经内膜下通过闭塞段,多成袢下行,回到真腔有落空感,且导丝头端转动自由;
3、导丝成螺旋状,推送阻力大,导管跟进困难,则为内膜下缠绕真腔,扩张时患者常发生疼痛,支架可有压迹,易闭塞;
4、导丝走行于内膜下,回真腔位置最好在闭塞段以远;
三、术中导管
1、导管跟进困难原因:①斑块坚硬,导丝通过的间隙狭小;②真假腔破膜处;③导丝缠绕血管内膜斑块;④导丝螺旋通过
2、解决方法:持续推进+局部按摩;更换导丝和球囊;支撑导管
四、术中支架
1、支架受压,球囊后扩,必要时再置入支架;
2、流出道支架开口形态欠佳,支架已完全覆盖扩张范围,可能与流出道略狭窄有关,慎球囊后扩;
五、重视流出道
1、避免流出道血管受损,尽可能多的开通流出道。
2、流出道血管有无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对于内膜较厚的血管,一旦进入内膜下很难回到真腔;
小结
2严格介入治疗适应症
2注意闭塞血管有无血栓存在,防止栓塞,重视导管接触性溶栓的减容
2注意流出道有无内膜增厚、斑块和钙化,减少流出道损失
注意术中导丝、导管及支架形态
注意少置入,多取出
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