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7日,海军医院血管外科曲乐丰教授及其团队完成了1例运用一体化覆膜支架修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病例,完美的诠释了基于解剖固定,适应原始解剖结构的理念。为此《门诊》杂志特邀海军医院血管外科的宦玮博士整理,曲乐丰教授指导将此手术具体情况呈现给读者。
病史资料(男,75岁)
主诉: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1周。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因胆石症合并急性医院住院就诊,住院期间行腹部CT检查时意外发现腹主动脉肾下段局部夹层,伴瘤样扩张。医院接受保守治疗后,胆囊炎所致腹痛等相关症状缓解,医院建议转院行进一步处理。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胸闷胸痛、腹痛腹泻、腰背疼痛,精神良好,饮食二便无异常。
体格检查:T37.0℃,P80bpm,R16bpm,BP/80mmHg。腹部平软,右腹部肝缘下深压痛,反跳痛(-),Murphy征(-),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双侧上、下动脉搏动良好。
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1、肾下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胆石症;3、高血压;4、脑梗后。
危险因素评估:高血压,既往脑梗病史。
术前CTA
CTA结果:腹主动脉L3、4椎体水平管腔呈梭形瘤样扩张,瘤径约3.5cm,可见夹层形成;主动脉全程及双侧髂总、髂内动脉多发钙化、混合、软斑,局部管腔轻中度狭窄。
最后诊断
肾下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胆石症;高血压;脑梗后遗症。
手术方案
双侧股动脉入路,一体化支架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一):改良Seldinger技术逆行穿刺右侧股总动脉,置入导引短鞘,路图显示髂动脉严重扭曲,50mg肝素化,引入0.″导丝;路图引导下,导丝配合5F标记猪尾导管进至腹主动脉L1-2水平;撤出导丝,以20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40ml,行腹主动脉造影;造影提示:肾下段腹主动脉局部瘤样扩张,瘤腔位于L3水平。
手术过程(二):右侧股动脉重新送入0.″软导丝至腹主动脉;改良Seldinger技术逆行穿刺左侧股动脉,0.″软导丝导引配合下,引入抓捕器;抓捕器捕获导丝头端后,拉拽导丝自左侧股动脉引出体外;5F单弯导管沿导丝自左侧股动脉引入,右侧股动脉引出,完成股-股动脉通路。
手术过程(三):右侧股动脉引入0.″软导丝、5F单弯导管送至胸主动脉;交换0.”BostonScientificAmplatz?超硬导丝矫正扭曲右髂动脉。
手术过程(四):沿导丝输送MicroPortAegis?一体化腹主动脉覆膜支架(22-12-12-90mm)至主动脉分叉上方;接腿导丝经股-股动脉通路导管自右股动脉引出左股动脉。(支架输送与牵引接腿导丝需同时进行)
手术过程(五):后撤支架输送鞘,解放接腿部分;透视下旋转支架,调整支架位置及接腿角度。
手术过程(六):将支架输送鞘回送,覆盖至支架腿部分叉处;牵拉接腿导丝展开腿部,同时整体下移支架,使其骑跨在主动脉分叉上方。
手术过程(七):透视下,逐段释放支架(主体-左侧腿部-右侧腿部);留置导鞘,撤回输送系统。
手术过程(八):左侧股动脉导入猪尾导管至腹主动脉L1水平,复查造影见:支架形态良好,动脉瘤隔绝完全,无内漏,支架内血流通畅,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髂内外动脉完整保留,血流通畅;结束手术,拔除导丝导管,Abbott?Proglide缝合血管,压迫包扎各穿刺点。
术后CTA复查
延伸阅读:一体化支架的优势
1、实现“解剖固定”——支架骑跨在主髂动脉分叉上,由下向上构建腔内修复系统,彻底解决支架远端移位问题。
2、构建解剖性血液分流——基于解剖固定,完美适应原始解剖结构,支架在自体主髂动脉分叉水平分裂血流,没有提高分裂点,对局部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3、无需进行对侧接腿部位的超选,一体化无缝结构,不存在主体与接腿衔接处III型内漏问题。
4、支架分叉展开后定位稳定,释放时可以随意移动C臂和手术床,无需反复造影,无需Overlay或屏幕标记。
5、在处理小瘤腔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和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可完美解决对侧接腿打开困难的问题。
6、可从下而上补接Cuff支架,适合超大瘤颈腹主动脉瘤修复,重塑困难瘤颈,扩大EVAR术适应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