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医院肺血管病中心心内科赵智慧
赵智慧副主任医师
案例介绍
病史
患者女性,53岁,胸闷气短1年。年2月患者出现活动后气短,医院肺动脉CT诊断肺栓塞。给予华法林抗凝(INR2~3之间),症状未见好转,并逐渐加重。年10月首次来我院就诊。
查体
血压/80mmHg,心率67次/分,双肺呼吸音清,P2>A2,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窦性心率,电轴右偏,胸前导联ST-T改变。
胸部X线片示右心增大,双肺门扩张,肺动脉段饱满。
心脏超声:右室(RV)22mm,左室(LV)43mm,三尖瓣反流(TR)3.2m/s。
肺灌注扫描:双肺放射性分布欠均匀。右肺尖段、后段、部分前段、部分外段、内段、部分背段、部分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和部分后基底段,左肺尖后段、部分前段、舌段、部分背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呈放射性稀疏至缺损区,余双肺未见肺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
肺动脉增强CT: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主干显影良好,分支纤细。
右心导管检查:右房压9/9/5mmHg,右心室压85/-9/10mmHg;肺动脉81/26/43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11/13/11mmHg。右室至肺动脉连续测压未见压力阶差。肺血管阻力5.14wood,心脏指数(Fick’s法)5.29L/(min·m2)
入院诊断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
诊治经过
患者为CTEPH诊断明确,血管狭窄闭塞分布在肺动脉亚段,患者不愿行外科手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
年10月首次行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
采用2.0×20mm球囊对右肺A9,A10,A3段血管行球囊扩张。术后患者继续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和西地那非靶向药物治疗。
年1月二次行BPA术
二次BPA术前肺动脉压力71/27/42mmHg,第二次应用2.0×20mm,3.0×15mm球囊针对左肺A9,A10,A6段血管进行扩张(见图1)。
A:RA8-BPA前;B:RA8-BPA后;C:RA3-BPA前;D:RA3-BPA后;E:LA10-BPA前;F:LA10-BPA后
年3月拟行第三次BPA
术前常规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高压为52/21/31mmHg,在行肺动脉造影时,患者出现胸闷、心慌,胸部颜面部发红,考虑造影剂过敏,立即给与抗过敏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遂停止进一步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两次BPA手术使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从米增加到米,心功能显著改善。肺动脉平均压从43mmHg降到31mmHg。用1~2个球囊完成对5~7根肺亚段动脉的BPA治疗。单次手术费用1.8万元。
经验总结
本中心相关实践经验
本中心连续入选年5月至年5月31日入住中医院肺血管病中心行BPA治疗的CTEPH患者59名。例次CTEPH患者接受BPA治疗:其中男性54例次,女性46例次,平均年龄(57.86±10.55)岁(25~76岁)。体质指数(23.85±3.12)kg/m2,症状持续时间(4.33±4.40)年,例次患者平均扩张5.5支(1~10支)肺亚段动脉,4.3支(1~9支)肺段动脉。
本例次BPA术,术中或者术后出现咯血,或者术后24小时内痰中血丝,一共8例。其中1例给与病变部位球囊封堵和明胶海绵止血,咯血停止。其他病例均未给与特殊处理,咯血自行缓解。术后均恢复良好。
CTEPH患者接受BPA治疗相关研究
美国学者Feinstein等年首次报道了18例无法行PEA术的CTEPH患者接受BPA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从3.3提高到1.8(P<0.),6分钟步行距离从米增加到米(P<0.0),肺动脉平均压由(43±12.1)mmHg降至(33.7±10.2)mmHg(P=0.)。11例患者出现再灌注肺水肿,3例需要机械通气。此后鲜有报道。
年,日本HiromiMatsubara(松原広己)教授(年法国尼斯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CTEPH工作组成员)团队和ToruSatoh教授团队同期发表文章报道了改良的BP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提高。
年ESC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对于不能行PEA或者风险/获益比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行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
年HiromiMatsubara教授发表的多中心注册研究对CTEPH行BPA的名患者(62名男性,女性,平均年龄61岁)回顾性分析临床效果和并发症,这些患者共在7个中心进行了次手术。名患者在行BPA结束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次手术后平均肺动脉压降低和症状改善。名患者进行了右心导管随访,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依据肺动脉压力和吸氧的目标治疗,平均肺动脉压从(43.2±11.0)mmHg降低到随访时(24.3±6.4)mmHg。在首次BPA后的所有名患者中,1年随访和2年随访总的生存率96.8%,3年随访生存率94.5%。手术中并发症发生次(36%),5.5%需要机械通气;肺损伤(17.8%),出现渗出,行肺动脉造影和肺CT证实;咯血(14%);肺动脉穿孔(2.9%);12名(3.9%)患者死亡BPA后30天内。主要死亡原因是右心衰竭,多脏器衰竭和脓毒症。
综上,BPA治疗CTEPH是一项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