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制图/宁付兴
半岛记者 李晓哲 小苏打饿死癌细胞?这些天有关此内容的文章在各地朋友圈内迅速传播,尤其是一些长期忍受病痛折磨的肿瘤患者更像是看到曙光一样。但这样一则报道也引发了争论:点赞者认为新疗法能普惠广大患者,让患者看到了希望;喝倒彩者则认为,消息耸人听闻,不讲究科学性,误导读者;还有人质疑研究本身的内容真实性。对此,本报记者试图还原事件过程,并邀请医学界和媒体界专业人士对事件予以点评,揭示事件的真相及背后的深意。 朋友圈疯转“惊人”成果 9月22日,《钱江晚报》的 而这一事件真正发酵引起轰动是在网上,在朋友圈里。朋友圈内转发无数,各路自媒体也纷纷转载。根据清博指数9月25日发布的周榜单,“人民日报”公号的《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位居榜首,阅读数轻松实现10万+,点赞数都突破了三万。人类面前的这座癌症“大山”难道真靠物美价廉的小苏打给搬走了? 各方争论声此起彼伏 被广泛 对于这一事件,各个公号之间也争论纷纷,直接影响是点击量都蹭蹭上涨。 “得了癌症医院吧,千万别在家吃什么小苏打。”“高,实在是高,给医学者致敬,知识的力量无穷大。”“顶,不管行不行,都是个美好的消息,希望可以实现!”……网友评论更加喧嚣。 这一报道如此受 而其他媒体也 ■研究还原 饿死肿瘤细胞,方法对路或真能行 此次引发广泛 报道中“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2.6L肿瘤”的例子,源自一位40岁的晚期肝癌患者王女士。她黄疸超过正常值20多倍,因为肿瘤巨大压迫胆管,失去了手术机会。她接受了4次“TILA-TACE”即小苏打配合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医生在她体积约2.6升的肝肿瘤中注射小苏打,再把输送养分的血管封闭起来。第一次治疗2周后,王女士的黄疸降下来了,肝腹水也没有出现;4次这样的治疗下来,王女士的身体状况都很好。 根据专家的解释,这一疗法的原理的确是“饿死”肿瘤细胞,但像有传言所讲节食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虽然肿瘤需要葡萄糖获取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剥夺葡萄糖,肿瘤细胞就会死亡,但研究发现,肿瘤中如胃癌的糖含量很少,肿瘤仍然能疯长。研究人员发现,乳酸可能是肿瘤饿不死的帮手。 这一研究团队由此想到应对的方法,用碱去除乳酸分解出的氢离子,形成不稳定的碳酸很快溶解于血液,破坏了乳酸的作用;再想办法阻断肿瘤营养来源。这项研究成果年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病理学》杂志上。 从年开始,胡汛团队和晁明团队合作,在40位原发性肝癌病人身上探索实施“TILA-TACE”疗法,即将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小苏打结合的方法,应用在原发性癌细胞肝癌患者身上,从而得到了此次报道中的结果。 各方声音 科普报道不能忽视专业性与客观性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陈惠华博士: 该事件所涉及的是初步临床研究,这项研究很有意义。“牛,浙江医生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2.6L的肿瘤”,这些见诸媒体的提法均不严谨,而且极易误导读者和患者。媒体的报道基本陈述了事实,读者如能耐心、认真阅读整篇报道,并辅以思考,会明确小苏打配合TACE(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在该研究中对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TACE。“也许有些媒体的出发点是好的,通过博取眼球的标题,通俗易懂的行文达到科普的目标,但忽视了专业性与客观性。”目前尚不可知是否会有患者要求医生用小苏打为其治疗肿瘤,毕竟这只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疗效方法,从伦理学角度讲,医生不能擅自采用。在涉及专业性强的新闻时,媒体人应反复与专业人员沟通核实,力求传递专业、客观的信息。医媒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共同为“健康中国”的顺利实施贡献力量。 研究结果有待 多中心大样本等研究检验 医院副院长马学真: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不一样,恶性肿瘤容易侵润,容易转移。报道里提的有效率并不是治愈,有效是对局部的、个别病灶的控制,而不是治愈。而且其他传统治疗手段,像精准放疗、无水酒精治疗、射频治疗、粒子植入,有效率都比较高。报道中这一研究的意义在于告诉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治疗手段取得了好的效果,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但能得到同行、业界的认可,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包括用小苏打跟传统的方法进行同步对比研究,这样的结果才是可靠的,可以推广的。对于医学科普,民间传得很多,尤其是微博 新闻要求现象真实 更应本质真实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欧阳霞: 新闻要求真实性,这是新闻报道自身规律决定的,新闻报道要反映客观事实的原貌。尽管现在传播平台、手段千变万化,但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追求恒定不变。其中,新闻要现象真实,更要本质真实。这个报道是现象真实的,的确有这种现象发生;但对于本质的判断可能出了问题,“小苏打饿死癌细胞”,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可能还有一些大环境、条件等限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记者简单判断总结为这样一句话,并以此为标题,存在新闻的专业素养缺失;同时作为行业报道还存在科学素养的缺失,对于科学的判断也是薄弱的。专业性科技新闻,要有充分的准备,有详实的采访,不懂的问题还要深入研究。新闻的要求很高,科学报道还要有科学素养,对记者提出更高要求。
平度小大事长按图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