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东动脉瘤栓塞术微导管塑形选择基本技巧

在年5月13日下午举行的“第一届安徽脑血管病高峰论坛暨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二次会议上,华中科技医院神经外科陈如东教授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动脉瘤栓塞术微导管塑形选择基本技巧”的学术讲座。

陈如东教授作报告

颅内动脉瘤为颅内动脉管腔局部的异常膨出部,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及其主要分支。直接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随着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成为处理动脉瘤的主要手段。微导管塑形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一项最基本技术,同时也是颅内动脉栓塞术的核心。微导管塑形的成功是动脉瘤栓塞术成功必要的前提条件。

微导管塑形的基本原理:

原理是由于微导管末端的聚合物遇热溶解、遇冷凝固。影响微导管成型的因素:塑形针角度、熏蒸时间、导管种类。回弹:拔出塑形针,微导管回弹,通常塑形针的角度与目标角度是2:1。微导管的被动塑形受到同轴的微导丝,血液温度,载瘤动脉真实三维形态影响。

微导管塑形的基本目标:

1.良好的到位:微导管自然、良好顺应性、不顶壁;

2.有效的支撑:良好通路的建立、微导管自身支撑力、利用临近的载瘤动脉血管壁、避免塑弯过头、避免频繁重复塑弯。

血管因素对微导管塑形的影响:

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夹角;

瘤颈近心侧的弯对于微导管的影响:两个弯角度上的关系,两个弯之间的距离;

动脉瘤本身形态;

是否使用辅助技术,如双微导管。

微导管几种塑形方式:

1.单弯塑形:近端载瘤动脉较长并且弧度缓和,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呈一定角度,载瘤动脉平面与动脉瘤与载瘤平面为同一平面,瘤顶朝后下的前交通动脉、瘤顶朝下的大脑中动脉;

2.S形弯塑形: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夹角方向与近端载瘤动脉的弯相反,比如瘤体朝上的大脑中动脉;

3.Z形以及J形弯塑形:Z形实际上是S形弯演变过来,但相对于S弯,两个弯之间距离较短,比如大脑中动脉A1段起始部动脉瘤;

4.“猪尾”塑形: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夹角与近心弯的夹角同一方向,又可以分为单纯的同平面双弯塑形、左猪尾和右猪尾;

5.螺旋形塑形:动脉瘤颈处的弯与近心侧的弯是同方向,但两个弯平面角度不一样,两个弯距离非常短,比如垂体上动脉起始部,窝内动脉瘤;

6.双微导管,单弯塑形。

报告现场

陈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以及三维模拟图像为与会人员系统描述了几种具体的塑形方式,针对个体差异以及临床差异给出了微导管塑形方式的不同选择,将自己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与讲座内容相结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讲座,参会人员受益匪浅。

相关阅读

》天坛周记

合并颅外颈动脉闭塞的左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支架治疗一例

》跨越9年的治疗:双侧颈动脉线样狭窄,右侧CEA,左侧CAS

》值得细细回味的取栓一例

》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介入医生带你顺藤摸瓜,拨云见日!

》通知

CSATISC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精彩病例征集

》邀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

》征战

Trevo急诊取栓病例大赛,等你来!

》神经介入学习有感:向往已久,不虚此行

》喵主编寄语

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IA-CTO):通还是不通?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sjjrzx

hh-medic.







































北京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yczz/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