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编于《中国国家地理》撰文/史军摄影/李晋
每年9月到10月,是我国猕猴桃采摘期,成熟饱满的猕猴桃从宽大柔软的树叶里探了出来,密密匝匝地挂满藤蔓,形成了一番怡人悦目的果园景观。在被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之前,猕猴桃在中国一直被当作园艺观赏植物。唐代诗人岑参《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一诗中,就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这样的句子,这也是猕猴桃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典籍之中。
猕猴桃属是个大家族
这张猕猴桃家族的大合照也许颠覆了很多人对猕猴桃外形的认识:卵圆形的果实,泛青的褐色表皮上裹着一层细小的绒毛。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全世界的猕猴桃属植物有55种,我国至少有52种。然而人们通常见到和吃到的猕猴桃只是猕猴桃属的其中两种: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这是目前人工栽培最多的两个品种,在全球范围内,美味猕猴桃的种植面积约占85%,中华猕猴桃约占15%。软枣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等有少量栽培,而其他品种则都是几乎未被驯化的野生种。
我国猕猴桃的种类众多,分布极广,南至两广和云贵高原,北至东北三省,均有猕猴桃属植物的自然分布。商品猕猴桃的主要产区集中在四川雅安—都江堰一线、陕西的秦岭北麓至渭河南岸、河南伏牛山一带以及贵州、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和湖南省等地。
陕西是中国猕猴桃产量第一大省,年全省的猕猴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陕西省的周至县和眉县是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这一区域全年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小时以上,地势较为平坦,年降水量分布均匀,生长季的风力较轻,土壤pH值适中,也没有低温冻害和冰雹等灾害天气,是猕猴桃的优生区。
位于北京香山脚下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里曾经有个种满猕猴桃的果园,但后来不知缘何被人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葡萄园和葡萄酒研究基地,如今只剩下几株猕猴桃树零星分散在植物所的中草药园区和家属区的院子里,若没有指引,便很难找到,连植物所的朋友也感叹猕猴桃在水果研究的领域地位确实不那么显赫。虽然现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种类繁多的猕猴桃,但猕猴桃的驯化过程在国内和国外却都是一条漫长而崎岖的路。
从中国野果到奇异果的华丽变身
年,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来到中国,探望她在湖北省一所教堂传教的妹妹,并带着一小包美味猕猴桃(Actinidiadeliciosa)的种子回到新西兰。这包种子发芽长出的猕猴桃顺利开花结果。在全球市场上,长期占据高端猕猴桃霸主地位的品种“海沃德”,就是在这批美味猕猴桃的后代里经过不断挑选和培育的品种。
实际上,在伊莎贝尔之前,有很多植物猎人已经将猕猴桃的种子送往欧洲和美洲。这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英国植物采集家威尔逊。威尔逊在—年间曾先后4次来中国大规模采集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了珙桐、罂粟花、报春花、川木通、绣线菊和双盾木等重要的植物类群,这些植物资源在西方的园艺花卉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威尔逊也没有错过猕猴桃这类特别的植物。年,这些猕猴桃种子顺利生根发芽,但是在年之前,英国人都没有收获猕猴桃的果实。同一时间,美国农业部也获得了猕猴桃的种子,他们在美国各地试种了超过株猕猴桃,遗憾的是,这些植株如旅居英国的同胞一样,也未能结出果实。后来调查发现,英国和美国培育的首批美味猕猴桃植株都是雄的!那必然是结不出果子的!
跟人类一样,植物也是分性别的,既有可以产生花粉(精子)的雄蕊,又有可以产生胚珠(卵子)的雌蕊,这两者相互配合就可以实现授粉受精,结出果实。苹果和桃子等常见果树都有完整的两性花朵。但是猕猴桃就不一样了,它们是功能性的雌雄异株植物——雄性植株就只有雄蕊,只能产生花粉;而功能性的雌性植株,虽然既有雌蕊又有雄蕊,但是这些雄蕊都只是摆设而已,根本不能产生合格的花粉,这些外表上的两性花都只是雌花而已。因此,所有猕猴桃都必须由雄性植株和雌性植株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开花结果。
法国——北半球的猕猴桃生产大国
猕猴桃有喜阳光但怕晒的习性,所以法国果农在猕猴桃藤上覆盖了一层防晒网,避免果子暴晒于强光之下。法国是北半球的猕猴桃生产大国,年,法国的商品猕猴桃产量达到吨,位居世界第6位。和新西兰的佳沛奇异果一样,法国也有自己的猕猴桃品牌“奥斯卡”,为了保证“奥斯卡”猕猴桃一整年都能远销海外,“奥斯卡”公司和南半球的智利合作,智利的生产商就会在不同的月份用同样的方法种植猕猴桃。
同威尔逊相比,伊莎贝尔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带回的新西兰种子繁育出因为她带回的新西兰种子繁育出的三株植株中有一株雄性植株,还有两株功能性雌株。美味猕猴桃于年在新西兰挂果,不久后,英美种植者们也从中国得到了雌性植株,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在果实选育上投入太多精力,只是把美味猕猴桃当做观赏植物,任其在庭院中花开花谢。而新西兰的种植者却是如获至宝,将猕猴桃生产变成现代水果产业的经典案例。
20世纪30年代,美味猕猴桃在新西兰掀起了一场猕猴桃热,越来越多的果园开始种植猕猴桃。年,新西兰种植者在猕猴桃果苗中发现了猕猴桃的传奇品种——海沃德(Hayward)。这种猕猴桃属于美味猕猴桃,个头大,果形漂亮,酸甜适度,储藏性能优良(室温条件下可存放30天),堪称为市场而生的水果。
新西兰人为了将美味猕猴桃推广到国际市场,决定把新西兰国鸟几维鸟的名字(kiwi)赠予猕猴桃,将其命名为“奇异果”(kiwifruit)。后来,奇异果一炮而红,甚至让我们忘了,这种水果其实就是美味猕猴桃,它们的老家在中国。
绿心、黄心和红心——中华猕猴桃的崛起和困境
中国的野生猕猴桃的资源十分丰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园艺学家利用嫁接或者扦插繁殖的办法,将选育出的美味猕猴桃优良品种推广开来。但这些品种里面没有一种能撼动海沃德的霸主地位,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种黄色果肉的猕猴桃出现在市场上。毫无疑问,果肉金黄的猕猴桃更符合人类的审美天性。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并非由美味猕猴桃选育出的品种,而是一种名为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的全新品种。
猕猴桃的果肉颜色是由三类色素共同决定的,分别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通常来说,不管是哪种猕猴桃,在果实未成熟之前叶绿素都是最优势的色素,这点我们在番茄和苹果身上也能有直观感受。随着果实的成熟,叶绿素会逐渐减少,展现出成熟果实的颜色(黄色、白色或者红色等)。但是美味猕猴桃中的叶绿素在成熟时也不会减少,所以传统猕猴桃品种的果肉都是绿色。而新品种的中华猕猴桃的叶绿素会随着果实成熟慢慢降解,逐渐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特有的黄色——这正是水果商们梦寐以求的果肉颜色。
喜风怕刮猕猴桃是娇嫩的水果,沿着风光旖旎的新西兰北岛普伦蒂湾畔的公路驱车飞驰,便可以看到路旁高耸的树墙,这些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防风林把新西兰成千上万的奇异果庄园圈隔成一块块精致的碧绿。猕猴桃叶大而薄,新枝娇嫩,很容易被初春的大风摧残,所以防风处理尤为重要。
奇异果:小镇蒂普基的符号年,新西兰发行了一套名为“小镇符号”的邮票,挑选了10个最具代表性的新西兰小镇和小镇的符号象征,其中就包括“奇异果之都”蒂普基镇和镇上巨型的奇异果雕塑。蒂普基坐落于新西兰北岛的普伦蒂湾畔,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土壤肥沃。20世纪70年代是新西兰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时期,至年,新西兰出口的猕猴桃占其生产总量的80%。镇上许多果农靠种植猕猴桃出口到欧美致了富,蒂普基成了当时新西兰最富裕的小镇。
目前市面上的黄心中华猕猴桃主要有我国武汉植物园选育出的“金桃”和“金艳”,以及新西兰培育出的“Golden3”和“Golden9”。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用了20年时间选育驯化的“金桃”在年被意大利金色猕猴桃集团公司“ConsorzioKiwigold”花重金买下了欧盟市场的繁殖权,这是中国第一次以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方式向国外转让品种繁殖权。这意味着意大利每种植一棵“金桃”猕猴桃,都需要向武汉植物园付专利费。“金桃”出国之后,在意大利、希腊和法国进行了试种,在欧洲市场上打败了新西兰研发的高端黄心中华猕猴桃品种“Hort16A”,而这次繁殖权的转让是中国第一次以猕猴桃研发技术为竞争力打入国际市场。
奇怪的是,扬名海外的“金桃”在中国却经历了一段很尴尬的时期:明明是中国培育的猕猴桃品种,但若想要跻身国内市场,还必须通过国外引进的方式。这便回答了很多人的疑问,为什么中国也能研发出好吃的黄心猕猴桃,但市场上看到的仍然是以进口的居多。这个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当时没有国内企业愿意以合理的价钱接手,所以“金桃”的国内市场专利使用权便被意大利公司以数百万的高价买走,还承诺如果扩大猕猴桃的种植面积,会继续支付一定数额的使用费。农业公司出价的高低也从侧面说明当时国内企业对农业技术缺乏重视和有远见的投资,企业在农产品技术研发领域的参与度也很低。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也只能无奈将专利的使用权割爱给外国。
攀附是猕猴桃生存的法则
猕猴桃属于藤本植物,生长速度比乔木和灌木快很多。和枣子在枣树上挂果不同,它们会沿着木棚等支撑物盘踞而上,爬到有阳光照射的高处后便开枝散叶,结出累累果实。野生的猕猴桃更是有坚韧而旺盛的生命力,它们的藤蔓从主藤上四散开去寻找大树攀附,虬然抵达树冠,有的猕猴桃枝叶甚至可以茂盛到夺尽阳光,让大树的枝条枯死。
直到年后,才有国内公司和意方签订合约,将“金桃”的专利使用权带回国内,结束了“金桃”猕猴桃“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让中国消费者也能吃到国内生产的价格低廉的优质猕猴桃。然而,相比意大利“金桃”1公顷4吨的产量,中国“金桃”的单位产量却只有这个数值的三分之一,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程度仍然远落后于意大利。
红色果肉的中华猕猴桃近年来也异军突起,最具代表性就是“红阳”和“楚红”这两个品种,因为富含花青素的缘故,靠近果心部位的果肉就显露出鲜艳的红色。我第一次吃红心猕猴桃的感觉,还以为又尝到了高级进口水果,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两个红心品种是土生土长的中华品种,它们分别是从河南和湖南的野生中华猕猴桃中选育出来的,这也是我国猕猴桃工作者抢占的一步先机。
年前,它们的身份只是欧洲庭院的园艺植物
年,世界上最悠久的植物学杂志《柯蒂斯植物学杂志》刊登了一张中华猕猴桃的彩色插图。《柯蒂斯植物学杂志》于年由威廉·柯蒂斯创刊,这张插图是由当时英国皇家植物园的首席画家玛蒂尔达·史密斯绘制。尽管已经过去了年,中华猕猴桃的花、茎、叶依然跃然于泛黄的纸上,连叶子表面的绒毛和花瓣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可这位画家并没有把猕猴桃果实绘入画中(尽管英国人已经于年成功获得猕猴桃的果实),可以想见,当时的英国人只是把猕猴桃这种藤本植物当做庭院园艺植物来栽培和观赏。
—年世界7大商品猕猴桃主产国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年世界7大商品猕猴桃主产国总产量变化趋势
至年,世界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呈持续增长之势,传统猕猴桃大国新西兰和后起之秀意大利、智利、希腊是除中国外猕猴桃产量最高的4个国家,且都是猕猴桃出口大国,所以这4个国家猕猴桃产量的稳定性对于世界猕猴桃市场十分关键。在这8年间,中国猕猴桃的生产面积和总产量都有60%和53%的飞跃,但主要还是自产自销,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进口价格也高于出口价格。在单位产量上,中国仍远落后于新西兰和智利,侧面反映了中国还需要改进栽培管理水平。
京梨猕猴桃
Actinidiacallosavar.henryi
摄影师在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附近拍到了一些京梨猕猴桃,它最特别之处在于果实表面有明显的淡褐色斑点,不过只有广西当地人才知道这种藏身于喀斯特大型天坑旁的野生猕猴桃,当地人称之为“马奶奶”,因其成熟时形状和大小像马的奶头,故得名。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
软枣猕猴桃零星地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的山林里,正处于从野生状态走向人工培育的过渡期。东北地区的人们常把这种猕猴桃家族的小个子称作软枣子,成熟的圆球形果子只有2—3厘米长,维生素C含量是其他水果的几十倍,可以连皮一起吃。每年国庆前后,大连、沈阳等地居民就会驱车前往大山里寻找它们。近年来,已有少部分农户开始尝试人工栽培软枣猕猴桃。
狗枣猕猴桃
Actinidiakolomikta
中国的猕猴桃为什么大而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