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常常会听到老年人说:“天冷了,老寒腿又犯了”、“熬一熬吧,等天气暖和了就好点了”。实际上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老寒腿”其实是下肢动脉闭塞症,通俗点讲就是下肢动脉堵塞了,血液无法流通了,轻一点的可能会导致行走不便,重的话可能导致肢体坏死,甚至有截肢可能。
为啥上了岁数后,腿都怕凉?随着岁数的增加,血液循环慢了,给身体带来的营养少了,就会有冷的表现;而且岁数大了腿凉,这也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但是如果你的腿特别怕冷,您就得当心了!
“间歇性跛行”
这种现象是因为下肢动脉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下肢远端肌肉缺血而引起的。当步行一段路程后,小腿肌肉营养需求增多,耗氧量增多,代谢产物也增多,这时病变的血管已不足以承担所增加的供血任务,肌肉便发生缺血、缺氧和代谢产物堆积,出现疼痛。站定休息后,肢体供血逐渐得到代偿而改善,症状便自然消失了。
因为腿凉可能预示身体里的大问题,不当心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导致严重后果!到底有啥严重后果呢,咱们后面再说,有个小测试,咱先来测一测!
摸一摸你的足背动脉,它位于脚腕前部,内外踝连线与第一、二足趾缝的交叉点上;如果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结合病史、症状及局部节段血压情况,可初步判断腿部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否存在。这里说到了下肢动脉硬化,那这到底是个啥东西呢?
下肢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当血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在通往下肢的动脉内膜上,导致内膜面向管腔内突起,造成管腔狭窄,通往下肢的血流减少。其实,通俗来讲,如果将血管比喻成水管的话,时间长了,水管上附着水垢,若不及时处理,水垢越积越厚,水管里的水溜就会越来越小。这种毛病最初表现为肢体发凉、发麻,随着血管病变加重,皮温逐渐下降,即便多穿衣物、环境温度升高,也不能缓解,并有可能发展到双侧。狭窄的部位越高,腿凉的范围越大。
除了腿脚凉,病人还会出现行走后腿部酸痛无力,脚麻、脚痛等症状;皮肤则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如远端皮肤苍白或苍黄,指甲生长缓慢、颜色枯黄无泽,肌肉萎缩,脚趾上的汗毛脱落等。当年河北农民就因为免受这个病的痛苦亲手锯腿“自救”!而且,老年人的血管容易出现弹性差的情况,也就是动脉硬化,所以,想要知道自己腿凉到底是不是下肢血管出现了问题,需要做动脉彩超、动脉血管CT,必要时做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血糖高了,腿也会凉!不仅仅下肢动脉闭合会造成腿脚发凉以外,血糖高的人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症状!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反映在腿、脚上,往往有腿脚发凉、麻木的症状,脚凉有可能先于脚麻出现,有的是单侧,有的则左右都凉。如果再发展下去,脚部麻木、蚁走感等症状就会出现,成为“糖尿病足”。因此,中老年人如果出现难以缓解的腿脚发凉症状,要注意查一下血糖,医院查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