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子宫肌瘤的规范化治疗

子宫肌瘤是发生在子宫体和子宫颈的实性肿瘤,其以较高的发病率和众多的罹患人群在妇科临床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疾病。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量增多、异常子宫出血、不孕不育以及肌瘤压迫和变性腹痛等临床症状,致使众多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长久以来,子宫肌瘤治疗的新术式、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治疗途径由传统的经腹部、经阴式发展为经宫腔镜、腹腔镜,各类微创伤介入治疗以及原有药物的新使用等,在临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各类微创手术的选择应用与传统治疗方法的联合,在改变以往单一治疗模式局限与不足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肌瘤治疗的临床结局。面对临床治疗“百花齐放”的今天,再论子宫肌瘤的规范化治疗,对于更好地把握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和个体化治疗模式意义重大。

1.着重强调手术治疗的规范化原则

与其他实性肿瘤一样,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手术的实施能够剔除肌瘤或切除子宫,快速缓解由肌瘤产生的临床症状,是子宫肌瘤治疗的主要选择。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普及,经宫腔镜、经腹腔镜和经阴道途径的手术治疗,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特别是微创伤环境下的子宫切除手术。究竟子宫肌瘤治疗该如何选择手术方式,真正体现微创伤治疗理念,在治愈疾病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器官功能,减少对人体损伤,值得再议。

1.1“治瘤”不必摘除器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子宫切除作为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常规术式被临床广为应用。在美国,每年大约60万例的子宫切除手术中,40%是由于子宫肌瘤;我国的人口基数远大于美国,每年接受全子宫切除的病例大约有万例之多,其中半数以上是由于子宫肌瘤。切除子宫等于从源头上阻止了肌瘤的生长,免除了日后复发与恶变之忧,即所谓子宫肌瘤的“根治性”治疗。但是,相对于肌瘤产生的危害而言,失去子宫这一女性特有器官,同样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创伤,特别是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的今天。近年来,子宫对女性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孕育胎儿,繁衍后代”,与之并重的还有:(1)子宫在维持女性盆底器官解剖学功能、预防盆腔器官膨出中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切除子宫,阴道后壁膨出以及盆底过度下降会引起女性排便功能紊乱;子宫韧带的断离和宫旁组织的破坏可致膀胱和直肠的神经支配受损,并可能改变盆底的整体结构与生理状态。(2)子宫切除可能引起卵巢的血供减少,进而影响卵巢功能。(3)子宫具有内分泌作用,子宫内膜分泌前列腺素、泌乳素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物质;同时,子宫内膜富含雌孕激素受体,对于实现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系统的内分泌调节作用重大。(4)子宫神经的传递在维持女性性反射弧中的作用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yczz/2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