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不明原因胆道出血的诊治
病例讲者:郑汝桦
南京大医院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一、病史入院时间:年2月29日
女,60岁,间断上腹痛一月余,再发伴加重4天
一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疼痛,医院查MRCP提示肝内外胆管结石,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
入院前4天(年2月25日)再发上腹痛,程度较一月前加剧,至医院就诊,考虑急性胰腺炎、肝内外胆管结石。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遂至我院急诊。期间患者间断便血
既往史:20余年前先后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术
二、辅助检查胰腺炎、肝内外胆管扩张、结石可能
三、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2.3×/L,HB76g/L,PLT60×/L
生化:ALTU/L,AST64U/L,GGTU/L,LDHU/L,TBIL.4umol/L
血清淀粉酶:U/L;D-二聚体:21.35mg/L,APTT:23.4s
四、入院诊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管炎伴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
胆管切开取石术后
五、急诊ERCP乳头口巨大血凝块嵌顿
胆管造影,见胆总管明显增粗,其内见多发不规则充盈缺损影清理部分血凝块,解除乳头口梗阻,放置鼻胆管
年3月7日凌晨:鼻胆管血性液体增加
考虑胆道出血加重,行急诊DSA术导管插入肝总动脉造影,见肝动脉显影良好,肝门部近鼻胆管头端有一处造影剂浓聚,大小约0.8cm;导管分别进入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造影,未再见造影剂浓聚。结合CT结果,导管插入肝左动脉,置入直径3mm钢圈一枚,经验性栓塞肝左动脉。术毕造影,见肝左动脉栓塞良好,肝动脉供血区域未见造影剂浓聚
下一步(明确诊断;止血)
外科?
再次ERCP?
六、第二次ERCP年3月10日:第二次ERCP
SpyGlass观察胆管:胆总管SpyGlass观察胆管:左肝内胆管出血原因:胆管肿瘤年5月13日行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肝门部胆管成形+胆总管T管引流术+复杂肠粘连松解自左肝管起始处延伸至远端胆管内可探及一肿块,并压迫尾状叶胆管开口:大小约3cm×2.5cm
术后病理
肝内胆管细胞癌:中分化,伴局部肉瘤样变,肿瘤大小2.2cm×2cm×1.6cm,癌组织浸润胆管壁,未侵及周围肝组织。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切缘(-);
病理分期:T1a,Nx,cM0
讨论胆管出血相对少见,症状有时不典型;
原发性胆道出血,ERCP(结合胆道镜)是明确出血原因的有效手段;
血管介入是治疗或缓解胆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外科手术可能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最终手段
钱俊波教授医院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胆道出血以往多由外科手术或者肝血管疾病或者胆管瘘引起。胆道肿瘤多以梗阻、黄疸症状入院,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以胆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胆道肿瘤,较为少见。这个病例做DSA使用弹簧圈栓塞之后,出血是否有所减少?DSA对于病因是否有所提示?
赵昌东教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病例,医院作为经验丰富的内镜中心,整个处理流程完善、诊断思路清晰,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病例。
鲍柏军教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肝癌进行介入治疗后也可引发胆道出血,可用网篮或球囊处理血凝块。本病例胆道出血诊断较为明确,但胆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有一定困难。
王雷教授南京大医院消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
一、这个病例应当明确3个问题。首先,内镜下能不能定位诊断?其次,内镜下能不能止血成功?最后,如果不能止血,最终需要外科介入,那么内镜能够为外科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二、在有胆道出血的情况下,SpyGlass直视下很有可能视野模糊,但这种胆道出血有突发突止的特征,会自行出血,也会自行停止,停止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再次出血。如何把握出血间歇期进行ERCP+SpyGlass探查是一个关键。
三、胆道出血可以进行内镜下止血,也可以进行介入止血。由于胆道及胰腺头部血供丰富,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血管变异也很多,内镜下止血和介入止血效果都比较一般,本例患者也采用了弹簧圈、肾上腺素、球囊压迫等多种方法,但效果有限,此类患者也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止血。
四、外科手术可能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但是如果外科术前没有明确出血位置,贸然上台也有风险。内镜下明确出血原因和位置,对于外科手术范围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都有指导意义。
(文中图片版权归病例提供者所有)
(文本编辑:钱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