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4岁,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诊断于年5月24日由外院急诊入我科,医院给予患者留置尿管,患者于年5月26日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患者间断烦躁,给予镇静药物应用。于年5月27日患者自行将尿管拔除。查导尿管(外院带入)完整,气囊未破损,注水囊较小,查看患者尿道口少量渗血,告知医生,考虑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暂不给予留置导尿。
案例介绍
该患者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第二天,处于恢复期,患者间断烦躁,血压升高,易加重出血的风险,给予适当镇静,双上肢均给予约束。但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时,能否保证约束的有效性较为关键,同时预防约束给予患者带来的皮肤损伤。
临床常出现烦躁患者自行将导管拔出的现象,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正确判断,导管拔出后给患者造成生理损伤及经济负担,严重者影响患者预后,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应及时准确评估,给予适当约束。该患者尿管拔出后,可自行排出小便,尿液颜色淡黄伴血性,考虑尿道损伤,给予尿道口清洁消毒,嘱患者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次日晨起排尿液颜色转正常。
针对该患者进行反思总结:
1.该患者间断烦躁,依从性差,不能完全配合,应及时给予约束,并加强巡视。及时判断约束带应用的有效性。
2.该患者尿管气囊完好,注水量较少,对于外院带入尿管,接诊护士应及时评估尿管注水囊内注水量及尿管规格,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给予补充。
3.责任护士正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对有拔管风险的患者加强风险意识,严格交接班。
4.有尿道损伤者给予清洁消毒尿道口,嘱患者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5.患者导尿管应妥善固定,加强患者排尿功能的锻炼,动态评估患者的拔管指征,待患者病情平稳,及时尽早拔管。
专家点评
本文介绍了一例动脉瘤栓塞术后烦躁出现非计划拔管的患者护理及反思。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意识模糊,烦躁是最常见的,是出现非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
本案例较清楚的描述了患者拔管及处理过程,并对该例非计划拔管事件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包括判断约束有效性、外院带入导尿管及时评估、意识评估、交接班、评估拔管指征等,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预防危重症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