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笔记是某苗机构上课笔记,由本平台:全民学习资料共享独家整理!官方无电子版笔记!
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瓣膜关闭不全)
1.分类
急性→金葡菌→萘夫青霉素
耐药选择万古霉素
亚急性→草绿色链球菌→青霉素
2.临床表现
发热,>39度急性<39度亚急性
瓣膜关闭不全:心脏杂音
例如:一个人胸骨左2舒张期杂音→主动脉关闭不全
但是若是出现了发热+一个人胸骨左2舒张期杂音→感染性心内膜炎
典型周围体征(出现瘀点出血)
Janeway(见鬼死)手掌脚掌出血
Roth(裸死)视网膜出血
Olser(熬死)手指腹出血
除了Janeway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他均为亚急性
贫血早期轻度,晚期重度
脾大
总结:
发热+心脏杂音+周围体征→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热+心脏杂音+脾大→感染性心内膜炎
3.并发症
最常见也是死亡原因:心衰
栓塞(主要感染二尖瓣、主A瓣):脑栓塞左脑右肺
4.实验室检查:
首选:血培养(组织细菌学检查)金标准
最佳采血时间
1.未使用抗生素(未治疗),寒战高热时,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2.如果已用抗生素,停药2-7天后采血
银标准UCG赘生物二尖瓣关闭不全,赘生物位于心房面
主动脉关闭不全,赘生物位于左室面
赘生物>10mm,必须手术
5.治疗
1.早期大量静脉给予抗生素(耐药用万古霉素)
急---金---萘
亚---草---青
2.如果病原菌不明,先经验给药,长给予青霉素静滴(庆大),疗程4-6周
3.如果出现真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赘生物>10mm,有房室传导阻滞---手术
心肌疾病最常见:病毒感染
扩张型心肌病
1.左室或双室扩大(瓣膜、冠A正常),致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腔扩大、心界扩大)
只要看到心腔扩大或者心界向两侧扩大,只有心包积液和扩心病
2.临床表现和治疗同慢性心衰一样(年轻人出现心衰表现,一定是扩心病)
3.实验室检查:首选UCG钻石双峰样
一大二薄三弱四小:心腔大、室壁薄、室壁运动减弱、二尖瓣开口幅度变小
4.治疗:同心衰可用洋地黄、利尿剂之类的同慢性心衰三驾马车一样
最佳治疗:心脏移植术
年轻人+心衰+心腔扩大→扩心病
肥厚性心肌病
1.左右心室肥厚,特别是室间隔不对称肥厚
2.由于室间隔不对称肥厚,造成了流出道的狭窄和梗阻,造成了三联征(晕厥、心绞痛、呼吸困难)
由于流出道梗阻,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最常见并发症:房颤
3.实验室检查:
首选UCG傻妹妹现象
SAM现象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前移
室间隔厚度>后壁厚度,至少>1.3
心电图:病理性Q波(年轻人)老年人病理性Q波----心梗
心导管Brockenbrough现象(胖子不让吃不饿现象)
4.治疗(必考)
只要让回心血更少,就是要命:运动、屏气、硝酸甘油,杂音增强
只要让回心血增多,就是保命:别动蹲下钙拮抗,杂音减弱(别--β受体阻滞剂、下蹲运动、钙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
病毒性心肌炎
1.最常见:科比得了心肌炎(科萨奇B组病毒)
2.临床特点:
有前驱症状感染发热+心脏杂音(年轻人感冒后出现心悸就可直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出现典型心肌酶肌钙蛋白增高(年轻人有肌钙蛋白增高---病毒心肌炎)
出现发热心动过速不平衡(如发热增加1度,心率增加10---病毒心肌炎40度,心率才80)
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室性和房室传导阻滞
3.确诊:病毒心肌活检
4.治疗:对症治疗(激素只有在病情危重时使用)
记忆:瓣膜疾病→UCG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扩心、肥心→UCG
总结:
二尖瓣狭窄→心尖区舒张期杂音→GS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主A狭窄→三联征→胸骨左3、右2收缩期杂音,右2最响亮
主A关闭不全→左3、右2舒张期杂音,左3最响亮,右2→相对性杂音AF
所有瓣膜检查:UCG
病理性Q波(老人----心梗)(年轻人---肥心病)
晕厥、心绞痛、呼吸困难(老人-主A狭窄)(年轻人---肥心病)
心肌酶增高(老人---心梗)(年轻人---病毒性心肌炎)
发热+杂音+贫血或周围血管征或脾大---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冒发热后+心悸或心肌酶改变或发热心动不平衡--病毒性心肌炎-病毒心肌活检
年轻人+心衰+心腔扩大---扩心病
三联征+病理性Q波+不让吃不饿+SAM现象----肥心病杂音弱了(别动蹲下该拮抗---好)
急性纤维素性心包炎(疼、搔刮样、抓刮样心包摩擦音)
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呼吸困难)
心包炎
最常见:病毒感染
其次特别是缩窄性心包炎、血沉增高→结核性
急性纤维素性心包炎(疼、音)
1.心前区疼痛
2.搔刮样心包摩擦音(屏气不消失)
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液)
最早最典型:呼吸困难
5大典型体征:心界向两侧扩大(心浊音界扩大)
吸气时脉搏减弱-----奇脉(吸停脉)
★肩胛下区浊音,支气管呼吸音(心包积液征)---EWART征(水征)
在心浊音界内,心尖搏动明显减弱
心音遥远
记忆:右心衰、心包积液---奇脉
左心衰----交替脉
房颤----短绌脉
主A关闭不全---水冲脉
如果大量心包积液快速出现---急性心脏压塞综合征(Beck三联征)
颈静脉怒张
血压下降beck三联征
心音遥远
实验室检查:
首选UCG:心包积液、心衰、瓣膜疾病、肥心病、扩心病
可以看到液性暗区(敏感、安全)
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下抬高QRS波低电压(心室低电压)
X线:烧瓶心(成人<ml儿童<X线基本正常)--价值不高
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抗结核
病毒性心包炎---对症
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穿刺引流
压塞三联征----心包穿刺引流
缩窄性心包炎----抗结核
休克
1.休克本质就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组织细胞受累,组织灌注不足,其本质就是组织缺氧
2.休克主要病理变化就是微循环障碍和脏器损害
微循环收缩期(打血)前关后开/只出不进→轻度休克
微循环扩张期(吸血)前开后关/只进不出→中度休克
微循环衰竭期血液高凝,出现DIC→重度休克
3.休克病理分期
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素系统释放儿茶酚胺(肾上腺或去甲肾),血压正常或稍高
休克失代偿期(相当于重度休克)出现四肢厥冷,反应迟钝,乳酸酸中毒--代酸
4.诊断休克的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休克的主要表现是:血压下降
5.休克的临床分类:
轻度休克(收缩期)
中度休克(扩张期)
重度休克(衰竭期)
精神
紧张,但清醒
神志淡漠
神志不清、昏迷
皮肤
发凉
发冷
四肢厥冷
尿量
正常
尿少<
无尿<
脉搏
-
脉速细弱,摸不清
血压
收缩压正常或稍高
70-90
<70或测不到
失血量
<20%(ml)
20-40%(-ml)
>40%(>ml)
6.休克的监测
一般监测
1.通常把收缩压<90或脉压<20,提示有休克存在(脉压差越来越大,提示好转)
2.尿量<30ml/h提示休克,>30ml/h提示休克已纠正
尿量多,CVP正常或偏高→液体已补足
尿量少,CVP低→血容量严重不足
尿量少,CVP高→心功能不全
3.休克早期常见表现:脉率加快
4.休克指数==(>1提示有休克>2提示严重休克)
如一个人血压,脉率,∴/=1.2>1提示有休克
一个人血压,脉率80,∴80/=0.6<1未休克
一个人血压,脉率,∴/=0.65<1未休克
特殊监测
最常用CVP中心静脉压--右房压力---(病人是否补液最主要依据)正常值是5-10
CVP<5血容量不足>15心衰>20充血性心衰
PCWP肺毛细血管契压--左房压力---正常值6-15
心脏指数=心排出量/体表面积=2.5-3.5
(比较不同个体间的心功能指数)
能反应休克预后的指标:乳酸盐
DIC指标:小板80酶原3,纤维蛋白1块5,3P阳性见碎红
血小板<80
凝血酶原时间>3秒
纤维蛋白<1.5g
3P阳性
血中破碎红细胞>2%
7.休克的治疗
首选补充血容量,平衡盐溶液/心源性休克补低分子右旋糖酐
只有Hb<70g,才考虑补血
补液原则:宁酸勿碱
严重感染尽早加用:激素
8.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CVP正常值5-10)
1.CVP高不补液CVP低要补液(CVP<5%补液)
2.CVP低血压低→充分补液
血压正常→适当补液
3.CVP高→舒张血管
4.CVP正常血压低→补液试验
CVP↑→扩血管
CVP↓血压↓→充分补液
CVP↓血压正常→适当补液
CVP正常血压↓→补液试验
总结:CVP↑舒张血管CVP↓补液CVP正常补液试验
9.感染性休克
最常见革兰氏阴性菌释放内毒素导致
低排高阻冷休克(最常见)特别严重神志淡漠、皮肤发白尿量<25
高排低阻暖休克(接近于正常人)皮肤发红尿量>30
治疗:纠正抗休克同时抗感染
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早:早期尽快使用
大:正常人的10-20倍(50-mg)
撤:不超过48小时
10.心源性休克首选低分子右旋糖酐
11.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
周围血管征
动脉大A(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中小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静脉浅V(大隐V曲张)
深V(下肢深V血栓)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危险因素
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吸烟有关(自身免疫病)与三高无关
好发人群、部位
45以上老年人大中A
男性青壮年中小动、静脉
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减弱
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减弱
实验室检查
动脉造影闭塞、狭窄扭曲
动脉造影光滑称不对称阶段性分布
最典型体征
间歇性跛行+3高
间歇性跛行+吸烟
肢体抬高实验(Buger征)脉搏
5P征(疼、麻、白、无脉、感觉异常)
最特征游走性浅静脉炎
记忆:所有周围血管病靠造影
双下肢温度超过2度有周围血管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见)
分期:新分期一无二跛三静息四坏死
1期无症状(踝肱指数<0.9正常人:踝关节收缩压/肱骨收缩压>1)
2期间歇性跛行>米2A期<米2B期
3期缺血性静息痛
4期坏死(踝肱指数<0.4)
老分期:一缺跛二站痛三坏死(不考不用记忆了解即可)
1期: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
2期:营养障碍起→缺血性静息痛
3期:组织坏死期
治疗:首选手术,绝不热疗
总结:
中老年人+3高+间歇性跛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年轻人+吸烟+间歇性跛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P、Buger征、游走性浅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静脉疾病
1.病因: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好发小腿下1/3
2.表现:由于小腿静脉壁薄弱,引起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呈蚯蚓状,常并发小腿溃疡
3.诊断:确诊---造影(休克的病人---禁做静脉肾盂造影)
靠3个试验:申通派送蹬三轮(PS深静脉通畅试验)
1.深静脉通畅试验PS(Perthes)用止血带扎住大隐V,使劲蹬腿,只要深V通畅,则不会曲张---PS试验(—),若下肢静脉出现曲张,--PS试验(+),绝不能手术
PS(—)手术PS(+)绝不手术
2.TR试验(天然大试验)大隐V瓣膜功能试验:下肢抬高,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后,松开止血带,血流从上往下流,说明大隐V瓣膜功能不全,若没松开止血带,静脉充盈,说明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松止血带,自上而下---大隐V瓣膜功能不全
没松止血带,静脉充盈---交通V瓣膜功能不全
3.PT(普通绷带试验)PT--测交通V---绷带
总结记忆:只用绷带是普通(PT)试验,只用止血带的是天然大(TR)试验,还要蹬腿的是派送(PS)试验
若深V瓣膜不全,下肢造影呈直筒状
治疗:选择高位接扎加剥脱术(PS必须阴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济舱综合征)
1.病因:长期卧床引起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
2.一侧下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
3.临床分型:
中央型:栓在髂静脉、股静脉,出现髂骨静脉肿胀,皮温升高
周围型:栓在小腿静脉,出现典型的小腿剧痛,踝关节过度背屈,疼痛加重(homans征)
混合型:皮温升高,脉搏加快---股白肿
皮温下降,呈青紫色---股青肿
皮肤呈什么颜色就叫什么肿
4.确诊:下肢造影
5.治疗:
首选:溶栓(尿激酶、链激酶、RA-PT)
必须3天内行溶栓术手术取栓必须5天内
超过时间窗的则用肝素+华法林抗凝(如栓子出现7天了)
下肢深V栓塞最严重并发症:出现肺血栓栓塞
下肢深V血栓绝对禁用止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