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需要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CT等)的引导下,将特制的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帮助医生精准快速地找到病灶进行治疗,就相当于给医生安了一双“透视眼”。
而神经介入治疗不同于传统的开颅手术,是通过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利用特殊的导管到达颈部或者颅内病变进行治疗,具有不开颅、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是微创外科的方法之一。
神经介入主要治疗什么病?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仅次于脑血栓和脑出血,位居第三。重体力劳动、咳嗽、用力大便、奔跑、酒后、情绪激动等可诱发动脉瘤破裂。
动脉瘤类似于颅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在破裂出血之前大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伴有意识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病情多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动脉瘤第一次剥离后死亡率高达30%~40%。存活的患者,若不积极治疗三分之一可发生再次出血。
故一旦诊断为脑动脉瘤,应尽早采取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介入栓塞术是利用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腔内。再经过微导管儿将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使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
脑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是脑组织内部的畸形血管团,其体积可随人体发育而生长。主要表现为脑出血、癫痫发作、头痛等。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治疗AVM的重要方法,通过往畸形团内注射ONYX等胶的方法来使畸形团得到全部或部分闭塞。
颈部及颅内血管狭窄
颈部及颅内血管狭窄多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导致的动脉管腔的狭窄,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导致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
动脉狭窄多发生于动脉的分叉或起始段。主要包括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等。通过介入的手段向动脉狭窄处植入支架可以改善动脉供血预防脑猝中。
供稿:乜飞/外三编辑:刘华宁
大医精诚|厚德博学
长按二维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