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指经皮穿刺股动脉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股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液回流到股动脉内的一种病理表现。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各种大口径管、鞘的运用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应用使介入所致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明显增加。医院的吴洲鹏跟据文献报道和临床经验将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总结如下。

就目前文献报道,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理机制及其自然演化史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而言,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股动脉管壁其自身不能封闭住破口,而瘤腔中的血液或血凝块相对性阻碍血液经股动脉血管壁的破口进一步出血。在急性期瘤腔内为新鲜血肿组织形成的瘤壁,亚急性期就慢性期为机化血肿与纤维包裹形成瘤壁。由于此瘤壁无动脉组织(如中膜和外膜),故被称为假性动脉瘤。血流的冲击使瘤壁容易破裂、瘤体不断扩大,而瘤内血流缓慢时则可形成血栓并向载瘤动脉及远端释放。

一般而言,发生股动脉就行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有:(1)穿刺部位偏低及压迫止血不当;(2)动脉导管或鞘管的型号过大;(3)反复穿刺及球囊导管回抽不充分时拔管使动脉创口扩大;(4)术中及术后使用抗凝药物;(5)术后过早活动。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看,主要危险因素是老年、女性及肥胖。术中及术后的处理也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有关,尤其不同类型、目的的操作及止血方式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影响很大。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一般多在术后3~7天内形成。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部位、大小及发生速度。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搏动性肿块、血流杂音、贫血、患肢无力及神经功能障碍。此外,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感染所形成的脓毒性栓子栓塞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有显著的特征,即术后2~5天发热、局部红肿热痛、栓塞(紫癜、淤点、网状青斑)和败血症。

根据股动脉穿刺史、介入治疗后局部出现搏动性肿块,伴有血管杂音和/或震颤,压迫近端动脉时肿块缩小等临床表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有确诊价值,其定性诊断几乎达到%,因此对临床怀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应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超声显示在穿刺部位存在血管外假腔并有管道与动脉想通,多普勒检查可显示典型来回血流信号,其血管三维重建表现为多边缘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或呈分叶状,边缘可不规整,并可因瘤腔内血栓形成而其密度欠均匀,造影还可了解股动脉损伤的部位、瘤颈大小形态及瘤远端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以便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来源:吴洲鹏.下肢血管疾病诊疗新进展与病例分析.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转载:请标明“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11.22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白癜风专科治疗好吗
白癜风可以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yczz/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