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百年协和一个好医生,要向病人学习

本文摘自《协和医事:协和百年纪念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年版,经湛庐文化授权转载。

加拿大医学家奥斯勒在年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演讲《行医的金科玉律》时这么说:“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而他在此前10年出版的《医学原则与实务》,早已是风靡全世界的医学教科书。他说过许多和医生职业有关的妙句:

从每个病人身上,才可以看到医学的奇妙与特别,而不是从病人的表征上来寻求这些。

要从生命的诗句上来鼓舞我们每天例行的诊疗工作。

要从日常病房工作中接触的平凡人身上,感受他们的爱和喜悦,他们的忧伤与悲痛。

晚年的张孝骞支持协和医科大学新开的“医学概论”课程,亲自为那些刚进本科的学生讲课,其中就包括这个古老的命题:如何做一位好医生?

60年行医经验第一条:戒、慎、恐、惧

在今天,因为价值体系的边界日渐模糊,如何成为一位好医生这个问题,似乎需要分解成三个更具体的问题:如何做一位医生?如何做一位好医生?如何做一位医学家?但在老协和,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做个好医生。

如何做个好医生?张孝骞对这个问题的演绎是“戒、慎、恐、惧”。“如果说我行医60年,有什么经验可谈的话,这4个字大概可以算作第一条。对每个医务工作者都能适用。”他对临床医学的定位是“服务医学”,以病人为中心,向病人学习。在张孝骞看来,为病人诊断和治疗就像公安人员破案一样。千万不能满足于一次诊断,更不能认为成竹在胸。他说:“在病人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小学生。这不是故作姿态的谦虚,而确实是经验之谈。不管我们如何想办法使自己的诊断符合疾病实际,都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阶段病情的认识。”

林巧稚,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之一

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一名医院求诊。病人入院时症状非常紧急,气喘、心痛、呼吸困难,很像心脏病。张孝骞给他诊断过,虽然觉得心脏病依据不足,可一时也下不了结论。后来,他病情稍有缓和,便要求出院。不久,他突然休克,抢救不及,去世了。做尸检,发现是肺动脉栓塞所致。这时,张孝骞才明白,发生栓塞的原因是由于他患有静脉炎。但当初问病史时没有问出来,也没有去翻他的老病历。“这个例子,我曾向许多人谈过。要求一个医生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但重要的是能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绝不能固执己见。既要勇于坚持真理,又要勇于修正错误。对自己已经做出的诊断结论,一定要用怀疑的眼光,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随时准备在新的事实面前改变原来的结论。”

一个病人痰中带血,下肢浮肿入院,化验结果是,尿中有红细胞。主管医生诊断为肺-肾出血综合征。张孝骞参加了会诊,在对病人做了初步检查后,也同意这个诊断,并且拟定了治疗方案。张孝骞回到办公室却放心不下,唯恐诊断中会有疏漏。经过反复思考,第二天,他又到病房为病人做了一次检查,发现病人的腿部静脉有点异常。根据这个线索追踪下去,果然证明病人患的不是肺-肾出血综合征,而是移形性血栓静脉炎。这种静脉炎,造成了肺、肾等多种脏器损害,给人一种假象。“疾病好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情况是千变万化的。”

许多在协和以及从协和出去的人,听过张孝骞“向病人学习”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用张孝骞的话表述就是:“医学不像其他学科,可以通过定律进行推导,通过公式进行演算;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可以说,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研究课题,因此,在病人面前,我们永远要当小学生。”医学虽属于自然科学,但却带有社会科学的成分。构成疾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因为人不只是生物的人,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经历、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素质。

张孝骞

届的协和毕业生诸福棠和届的吴瑞萍等一起,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年开医院,在年无偿交给政府后,医院并担任院长。

诸福棠

诸福棠说:你必须理解,我们学院的座右铭是科学济人道。我们的许多校友都极力不辜负这个座右铭。在一个人口达10亿的国家里,无论我们是社会主义者还是资本主义者,这都是我们生活的信条:科学济人道。

届的协和毕业生、在协和工作多年的呼吸专家罗慰慈,在年的《协和青年》中写道:老协和人说“协和精神”,很简单,就是服务病人、奉献自己。年,妇产科专家杨秀玉所在的绒癌组有一位曹姓病人,呼吸没了,只有心跳,那个时候没有呼吸机,医生就用麻醉机代替呼吸机,医生得不停地捏麻醉机的皮球,1分钟捏16下,所有的医生轮流捏,一直捏了72个小时,终于病人有了自主呼吸。病人康复以后,到甘肃当了赤脚医生,成了劳模。他一直觉得自己这条命是医生捏回来的——事实也是如此。什么是好医生?好医生在那时的标准就是为了挽救一个普通患者的生命,连续72个小时捏皮球。

培养医生,而非诊疗机器

张孝骞说:“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搞临床离不开病人,他成天泡在病房里,非常强调在临床工作中接触病人,强调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常教育青年医生正确对待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到底是间接经验,其中不少仍需要实践的检验,有的甚至不可靠。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理论被推翻,新的知识加入,新陈代谢,永无止境。所以书本无论多新,总是落后于现实。尽信书,不如无书。”

黄家驷

在黄家驷的房间里,长年挂着他从国外带回的一幅画的复制品,这是卢克·法尔兹在年的作品《医生》。老协和医生常说一句话:“大夫的时间属于病人,不属于他自己。”林巧稚说:“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方圻说:“大夫不会只做8小时工作。”一切为了病人,这是老协和认为选择了医疗为职业,就自然应该做的事。他们当中不少人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婚姻与家庭。

卢克·法尔兹在年的油画作品《医生》。画中,医生专注地守在垂危病孩的床前,旁边的父母忧心忡忡

一位协和的老教授,读了一位协和学生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交换后回来的感想。在字里行间,老教授读到了这位年轻人对于美国诊疗时高度发达的技术化、程序化的艳羡之情。协和式的自省,使得这位老教授提出:美国医学诊疗的高度技术化、程序化就一定是现代医学最好的治病方式吗?值得我们全盘模仿吗?我们似乎应该有自己的出路。他说的出路,就是:协和是在培养医生,而不是培养现代医学的诊疗机器。

伟大的医生不仅治病,还治患病的人

“以病人为中心”这一句话,还有更深的含义,类似于“好的医生是治疗疾病,而伟大的医生是治疗患病的病人”。

“19世纪末专家主义的升温,部分是公众要求,部分是医学供给所推动。科学的精髓依靠更多的是专家而不是全科医生,这对那些绝对相信发展奇迹的病人而言,是一个有力的吸引。”医院的外科医生在年感慨:无情的大众不会相信一个样样通的医生。但专科化使得一个擅长治肝的医生不擅长治胃,当然也不擅长治肾。

“那些来自农村的病人们,咨询了四五个不同的医生,一个检查他的全身情况,一个看耳,一个听胸,再一个检查喉。”但专科化仍在继续。另外一位伦敦医生赫宁汉姆(WilmotHrringham)说:“发展到无人境地的新近知识的散兵线,总是向外辐射,并分解成更小的小组。”一方面,精确的观察和治疗需要不断更新的设备,而连续不断的发明需要专业的技术,比如喉镜。另一方面,发明也需要专门知识,比如心电图仪。

年,维也纳的一位叫作诺瑟格尔(HrrmanNothnagl)的人在就职演说中提到:“我再次重申,医学治疗的是有病的人而不是病。”人们在他的这席话中发现了新的哲学思想,他也因“成为病人的朋友”的观点而著名。医院的住院医生强调,重视记录病史,因为记录一份长而详细的病史,医生就有机会与病人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差不多的时间,在德国也有医学家强调:医生检查和治疗“病人”,而不是“病例”。

张孝骞后来主要的专业虽然是消化内科,但是他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经常能诊断出其他方面的疾病,有些还属罕见病例。难怪有人说:张孝骞不是消化内科专家,而是内科学家。他面对的是整体的人,而不是自己专业领域的病。年10月16日,张孝骞在日记中写:“上午在8号楼2层病房看两例病人。又看一门诊病例,系肝硬变,由于门肺静脉分流,有严重的缺氧,表现为紫绀,呼吸困难,Hb18g%,氧分压40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70%。当向有关人员说明病机,并给了有关文献。”

在今日,“做人”已是一个不怎么被提及的词,它和素质、品德这些类似的词一样,被今人视为过时的八股。但在说到医生这个职业时,“做人”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

“医学有两座高峰,一座是学术高峰,一座是医德高峰。”从医生的职业角度来看,这个职业与“整全的人”有关,和整体的人类生活境况有关。倘若,疏于培养我们对整体的感受力,疏于向我们展示知识的广阔视野,疏于训练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这一职业的训练必然是没有远见的,也是不彻底、不人道的。

早期的德国医学王子胡费兰(ChristophWilhlmHufland)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一个真正的君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一位叫休斯顿(WilliamHouston)的医生在年提出,对病人的心理感受的评价正是医生区别于兽医的所在:“医生工作高于兽医水平的那一部分,可适当地称作心理治疗,其中医生的人格是治疗剂,病人的人格是发挥作用的客体。心理学认为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同病人交谈,对病人情况有一些知晓。”

吴英恺的一生经历过中国知识分子的艰辛和悲伤,一生主持创建了3所医院、2个研究所,5个心胸外科,并在年当选第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说:“学医不难,学成良医则不易。”有人问吴英恺,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他回答:“好坏医生的分水岭就在于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新中国成立前,医院工作,当时的外科主任是个美国人,他一辈子没有做出什么大的学术贡献,但他工作勤勤恳恳,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关心病人,关心全科工作,了解所有工作人员的情况。这样的医生就是好医生。”医院时,为医院提的院训是4个字——公、勤、严、廉。在他看来,这就是做医生的标准。“公”就是公私分明,至少是先公后私;“勤”就是勤学、勤干;“严”是学术上的严谨,工作上要严格,做事要严密;“廉”就是廉洁,不得以医谋私。

吴英恺

吴英恺的“公、勤、严、廉”,张孝骞的“戒、慎、恐、惧”,是老一代协和人对如何做一位好医生的回答。“以病人为中心”“向病人学习”这样的话,知易行难。医学改变了世界,医学也改变了医生和病人,变化的世界同样也改变了医生和病人。但是医生面对提供医学的对象——病人时,一切理论都应该回归最初的本质,去思考一个最朴素的问题:如何做一位好医生。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好文推荐

他是敦刻尔克道森船长的原型,原泰坦尼克号二副,两个儿子阵亡,一生都是传奇

出生在那个时代,莱托勒的一生,经历了比和平时代要多得多的波折、灾难、考验,可他也见识过人性之可畏,明白生命之可贵。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印度空军奇袭不成,巴基斯坦王牌飞行员30秒内击落4架敌机

在年的印巴战争中,一位名叫默罕默德·马哈茂德·阿拉姆的巴基斯坦飞行员,完成了比马尔塞尤更加厉害的超神一击——在30秒内连续击落4架敌机!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民航两次误入苏联领空惨遭击落,大韩航空为何接连两次遭此厄运?

大韩航空公司的客机飞行员们,是如何先后两次掉到同一个坑里的。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北京白殿疯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lcjc/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