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阿司匹林,血栓的克星哪些人必须每天

问上医

最有趣的健康订阅号

阿司匹林在预防危急心脑血管疾病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被赋予"神药"的称号。这主要与其能预防血栓形成有关。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若其血管内斑块破裂、体内有支架等异物,会导致血小板主动聚集,形成血栓。一旦血栓随血液流动,堵塞到某个细小的血管分支,可引发脑梗、心梗等危急病变。预防这些疾病,关键在于预防血小板主动聚集。

血小板聚集有赖于其外膜上的受体之间相互连接。阿司匹林,可与血小板相应受体产生不可逆性结合,从而让血小板没有空余的受体与其他血小板"牵手",进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是当之无愧的血管健康卫士。

但阿司匹林也常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溃疡等副作用,不少人担心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医学从来都是权衡利弊的过程,以下人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利大于弊。"问上医"为您详细介绍。

哪些人需服用阿司匹林?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预防的分级。预防分三级:

1级预防是指没有发病,针对可诱发疾病的高危因素进行预防;

2级预防是即将得病或疾病早期,经治疗后好转,针对可能复发、恶化的因素进行预防;

3级预防是指已经得病,经治疗后情况不乐观,针对可能致残、死亡的因素进行预防。

如果您记不住,不妨对照扁鹊提到的概念:上医治未病(1级),中医治欲病(2级),下医治已病(3级),基本可以对照的上。

总的来看,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1级、2级预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用阿司匹林进行1级预防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建议,下列高危人群需日常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75~毫克/日)进行1级预防。

(1)高血压

血压控制在/90毫米汞柱以下,且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

糖尿病;

吸烟。

(2)2型糖尿病

40岁以上,同时有1项以下危险因素者:

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

高血压;

血脂异常(TC≥5.2mmol/L或LDL-C≥3.4mmol/L或HDL-C<1.04mmol/L)。

吸烟;

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

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

(3)高脂血症患者

总胆固醇TC≥7.2mmol/L,或LDL-C≥4.9mmol/L,且年龄≥55岁。

(4)心血管疾病评分超标者

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评分,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具体如何评分,由医生进行。

(5)其他人群

无具体疾病,但同时具备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4项:

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吸烟;

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肥胖(BMI≥28kg/m2)。

血脂异常。

用阿司匹林进行2级预防

(1)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病

已出现过心肌梗死、脑梗死、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外周动脉疾病等疾病,若没有阿司匹林过敏史,均应当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

(2)做了支架的患者

急性心梗,做急诊冠脉支架的患者,应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除了阿司匹林,还需要联合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波立维)。

首剂剂量增加至阿司匹林毫克、氯吡格雷毫克,以尽早并更充分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放置药物涂层支架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需持续半年至1年,以防止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后改为阿司匹林毫克/日长期维持。

(3)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入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入院后,即便没做支架,也应加强抗血小板力度。包括双联抗血小板和首剂强化,病情稳定后可改为阿司匹林毫克/日维持。

2级预防该服用多少,服用多吃时间,请遵循医嘱。

阿司匹林的剂量怎么确定?

2级预防的剂量和用法由医生决定,本文主要为您介绍1级预防的剂量选择。

临床上,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心脑血管病1级预防的常用剂量是75~毫克/日。

更低的剂量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不如75~毫克的效果好

更高的剂量并不能提高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还有可能增加胃出血、消化道溃疡等副作用。

目前最常用的是毫克/日的肠溶阿司匹林片。

哪些人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以下几类人,服用阿司匹林应慎重

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剧烈哮喘;

有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史者;

需要拔牙或手术的人,血小板的寿命为7天左右,因此为防止术后出血,在术前一周应该停用阿司匹林。

问上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lcjc/21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