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28:28-31
作者:朱德胜,郭晓华,胡晓钢,吴海啸,徐旻,吴汉,孙鹏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呈日益增多趋势,接受外科治疗是疾病进展最终表现形式[1-2]。临床上对中、重度BPH患者通常首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但>80岁前列腺体积(PV)≥80cm3患者多伴有较严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是相对TURP等传统手术方式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望成为该类患者首选治疗方式。本中心选择31例BPH患者行PAE术,现将术后PV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年5月至年3月门诊接诊31例BPH患者。纳入标准:①PV≥80cm3;②有下尿路症状;③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5且有疾病进展风险,需要手术干预。排除标准:①有前列腺癌或膀胱癌病史或证据;②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0ng/L;③有前列腺手术史或其它针对BPH有创治疗;④CT检查发现骨盆血管有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或严重扭曲;⑤有肾功能不全、神经源性膀胱、膀胱结石、急性尿路感染等伴发疾病;⑥研究期间可能迁移外地,后续随访困难。
1.2PAE方法及随访
术前留置导尿管,于球囊内注入约2mL碘克沙醇(江苏恒瑞医药公司)使之在X线下显影,开放导尿。患者取平卧位,局部麻醉后穿刺左侧股动脉或桡动脉,cm4FMPA导管、5FRH/RUC导管(美国Cordis/Cook公司)超选至髂内动脉,对比剂注射速度4~6mL/s,总量6~10mL(图1①②);路图下微导管超选至目标动脉起始部,行XperCT同步动脉内注射扫描,根据XperCT血管重建图像选择合适工作角度(图1③④);微导管到达目标区域后,复查动脉造影确定靶血管是否正确及周围侧支情况,制定栓塞策略;选择~μm粒径微球(美国MeritMedicalSystems公司)栓塞靶血管至前列腺染色消失、主干血流减慢,栓塞过程中选择低压流控法透视下全程监控并依据CT图像判断前列腺及周围组织染色情况,选择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血管图像,反复造影确认栓塞程度及交通支显示情况(图1⑤);术毕拔管,压迫穿刺点15min,加压包扎穿刺点24h后解除包扎绷带。完成左侧栓塞后,同法处理右侧。术后预防感染3~7d,2~7d拔除导尿管。
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以后每6个月1次直至术后3年。随访时采用经直肠前列腺彩色超声检测PV和残余尿量(RUV),术后6个月作前列腺MR平扫。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2软件处理数据。反应变量PV用配对t检验,进入模型计算随随访时间改变自动检验。时间观察变化作为持续变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1例患者年龄80~95岁,平均(85.8±4.7)岁;IPSS为25~35分,平均(33.4±2.8)分;前列腺症状生活质量(QOL)评分为5.0~6.0分,平均(5.7±0.5)分;PV为80~cm3,平均(.0±34.0)cm3;最大尿流率(Qmax)为1~8mL/s,平均(4.5±2.3)mL/s;RUV为10~mL,平均(.0±.6)mL。
3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AE术(桡动脉入路19例,股动脉入路12例)。手术时间51~min,平均(65±13)min,手术期间患者均无明显疼痛。1例因左髂内动脉闭塞行右侧栓塞,1例因右髂内动脉分支高度狭窄扭曲,超选失败行左侧栓塞。术后24h解除包扎,穿刺点均无明显渗血。
31例患者均获有效随访,平均6(1~11)个月。术后2周PV较术前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个月缩小最明显(图2)。术后1个月26例(83.9%)症状较术前改善,经直肠前列腺彩色超声复查PV显示24例(77.4%)缩小>50%,6例(19.4%)缩小25%~50%,1例(3.2%)术中单侧栓塞患者缩小<20%。(图3)
3讨论
BPH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最终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1-2]。BPH手术金标准仍是TURP,但其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仍不低[3]。对于临床上PV≥80cm3、高龄且伴有较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这需要寻找一种创伤更小、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方法。PAE是一种对重度BPH患者耐受性很好的治疗方法,成为泌尿外科医师治白癜风秘方治白癜风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