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且末县以五大载

为全面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且末县以“五大载体”全面推进自治区第4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特色亮点纷呈,教育活动有形有感有效。

一、开展一体多元文艺汇演润心田。一是教科局联合县委宣传部、统战部、文旅局、团委等多个部门开展“筑梦新时代奋进向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文艺汇演活动,第二小学和第二中学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体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族青少年以一体多元的欢快舞蹈、动听歌曲、激动人心的朗诵和使人振奋的情景剧汇演形式,展示了一幅幅各族青少年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的温馨画面。二是37所中小学、幼儿园在全体师生的精心准备和齐心协力配合下,开展了以“小小石榴籽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活动,各族少年儿童用艺术的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展现校园新风尚。

二、建设“细胞”工程树榜样。自年上半年以来,全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细胞”工程,各学校先后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办公室5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研组3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班级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中队6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3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宿舍2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教师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生人,对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中在教育月进行了表彰,让学生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全县各学校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队会,通过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和带动广大师生,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营造讲团结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推行互嵌式学校促交融。一是且末县教科局全面推行混班混住,截止目前共有混合教学班个,混合宿舍间,真正实现各族青少年儿童从小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建立深厚感情。二是为进一步促进各族教职工的沟通交流,且末县教科局组织各学校大力开展各族教师一帮一结对帮扶工作,更好地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切实加强各族教师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进民汉教师的感情,促进民族团结。三是全县各学校组织开展“一帮一”学生结对帮扶活动,为各族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促使各族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欣赏、获得快乐、增进友谊、提高成绩。并组织开展“你到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粽子”青少年融情实践活动,促进各族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格局。

四、参观教育基地鼓舞共圆中国梦。县教科局在且末县第一中学建立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毕业生西部支教群体复信精神宣传教育馆,于年5月被评为自治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县各族师生积极参观学习总书记复信精神及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先进事迹,截止目前,累计参观余人次,并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复信精神宣讲报告会”,以复信精神为引领,不断激励全县教师投身崇高的教育事业,激励各族学生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五、搭起唐且和兵地学生交流连心桥。一是巩固提升唐山·且末“千校手拉手”活动成果,持续开展唐山·且末师生“手拉手·结对子·交朋友”活动,组织动员两地学校、教师、学生通过书信、网络等途径经常性开展活动,促进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且末县共选派50名初三毕业生赴唐山市丰南区职教中心、迁安市职教中心、玉田县职教中心3所职业学校学习,促进两地学生交流交往,在求学生活的点滴日常中,两地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团结情谊,为促进两地民族团结搭建起了连心桥。二是且末县教育系统深化与37团、38团学校的合作交流,架起兵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自年上半年以来,组织6所中小学与37团、38团学校开展“城乡青少年手拉手融情活动”、“小小石榴籽喜迎二十大”庆“六一”文艺汇演、图书漂流等“线上”“线下”联谊活动6场次,累计参与师生达余人,促进兵地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兵地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且末县民创民亲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zzbx/25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