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歌为什么不好听了

现在的歌为什么没有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还有更早时候好听了?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首歌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从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到西北风《黄土高坡》;从宛转悠扬的《牧羊曲》到铿锵有力的《万里长城永不倒》。从都市民谣《小芳》到校园民谣《同桌的你》。从直抒胸臆的《纤夫的爱》到充满温情的《常回家看看》。现在再也没有流行歌曲能用那个时代匹敌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歌惨不忍听了呢?1.先说歌词,随便拿几首新歌和老歌对比,随手摘录下黄子韬的新歌《朋友圈》的歌词如下:“WechatC-H-A-T/支付钱包里好像又没零钱/换上喜欢的人做你聊天背景/与手机里的你要保持零距离yes”。

任然《没握住的星》你示好的纯粹/很腼腆也笨拙/任然渐行渐远平行之间多/遗憾的听说/没能点明的脆弱/我们互相遗忘了/星星闪烁/有什么坠落

再看老歌《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满山飘”

老歌《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海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什么是美感?什么是意境?不管大陆还是台湾歌曲,老歌歌词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新歌简直就是大白话口水歌,毫无美感而言,即使押韵也是生拼硬凑的,都是病句。

2.创作态度的不同。作曲家王立平为写少林寺亲自来河南登封体验生活,才有了百听不厌的《牧羊曲》,王立平写红楼梦插曲《枉凝眉》和《葬花吟》都是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而现在的歌手写一首歌可能只需要一顿饭的时间,鲜有像老一辈作者为歌曲创作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才思的精神。这与老的词曲作家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映了现在的词曲作者们对作品缺乏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这样也就造成了虽然媒介比以前发达得多,但是现在的歌传唱度反而不高,更是缺少过去那种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的金曲。

3.旋律的区别。一首歌的好听与否旋律举足轻重。老歌旋律不论是枉凝眉的宛转悠扬还是沧海一声笑的江湖豪迈,都给人以心旷神怡释放心灵的舒适感。反观现在的一些歌旋律缺乏层次感,前后一个调调,听起来杂乱无章。所以现在的歌手唱歌只好加舞蹈动作来弥补先天不足。以前的毛阿敏、刘欢、董文华、杨洪基一个人就把场子撑起来了,还需要配舞或者自己扭来扭去吗?

4.环境的改变:像以前一首歌写了一年多已经不可能了,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和物欲横流的社会,已经不可能不讲报酬专心为创作而创作了。老版红楼梦为什么经典无法超越,那是因为演员们不是先拍戏,而是在学习班先接受培训,每天学习红楼梦知识,剧组竟然请来了红学专家和相关的老师授课。拍摄的时候,由红学专家层层把关,放在现在绝无可能。现在有些电视剧竟然是主演懒得拍从绿幕抠图到AI换脸,演员这职业越来越好做了,和以前演员的敬业真是天壤之别,不能比较。

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缺乏生活体验对词曲创作者的影响造成了现在好歌难觅的局面,这一点在儿歌上也有体现,现在的孩子唱的儿歌还都是几十年前的。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与微笑》等。

总结:时代被物欲金钱的滚滚洪流裹挟着向前奔涌,浮躁繁杂的社会再也无法安放静如止水的心灵,我们每个人都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怀念通达天籁触动心扉的歌曲,与其说我们怀念过去,不如说我们向往心灵深处的不受羁绊无拘无束畅快淋漓的境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zzbx/24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