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日跟大家聊一聊“颈动脉夹层”
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arterydissection,CAD)是指颈部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流流入其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继而引起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主要为颈内动脉夹层(ICAD)和椎动脉夹层(VAD)。
上图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夹心饼干”跟“大动脉夹层”经拼接加工而成,非用于商业行为,特此说明。
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常见原因,诊断或治疗的延误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肢体瘫痪、言语困难甚至昏迷等严重情况。
现将我区收治的一例双侧颈内动脉夹层闭塞的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01
病史
患者梁某某,44岁女性,因“反复头晕、视朦半月余”于.10.12入院。患者于半月余前(9月18号)上班过程中突发出现头晕,呈头部沉重感,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头晕与头部改变相关,自觉低头时、平卧时减轻,抬起头时头晕加重,伴双眼视物模糊,左眼明显,尚可看清周围视物,视朦与头晕呈相关性,头晕严重时视朦明显,光线强烈时不敢睁开眼,需带墨镜出门。入院前6天患者上述症状再发,并有轻微左侧面部麻木感,后枕部牵拉样疼痛,入院前1天出现右耳耳鸣,头晕明显时出现,门诊行TCD提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遂收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有慢性胃炎病史,曾行胃镜检查。近期否认外伤、颈部按摩、剧烈运动等病史。
02
查体
入院查体:BP/mmHg,神志清晰,查体合作,构音清晰,对答切题,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正常。颅神经体查无特殊。四肢肌力5级。未见共济运动失调,深浅感觉对称,颈软,脑膜刺激征(-)。双侧巴氏征(-)。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03
辅助检查
1
检验
ESR(血沉)↑71mm/h。TRIG(甘油三脂)↑2.02mmol/L,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1mmol/L,CRP(C反应蛋白)↑16.0mg/l。风湿免疫检查无明显异常。
2颈部血管彩超
双侧颈内动脉内膜明显增厚伴管腔狭窄,远段发出眼动脉之后闭塞可能。双侧颈外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快。
3头颅MRA
头颅MRA(.10.14):1、脑动脉硬化;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明显狭窄,显示欠清,双侧大脑P1段局部狭窄。2、考虑左侧额叶小缺血灶。
4
DSA
.10.16DSA结果提示:1.左侧颈内动脉C1段闭塞,C2段通过同侧颈外动脉代偿供血;2.右侧颈内动脉C1段夹层并重度狭窄;3.双侧后交通开发,后循环向前循环代偿血流;
A左侧颈内动脉闭塞B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5
颈部动脉血管壁3.0MR
右侧颈内动脉C2段新月型夹层形成、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夹层所致)
04
术前讨论
患者病因考虑颈动脉夹层,术前予那曲肝素钙0.4mlIHq12h1周,术前改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75mg抗血小板聚集。经治疗后患者仍反复双眼视矇、头痛、头晕发作。
经全科讨论,考虑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夹层规范治疗1周后症状仍反复,右侧颈内动脉可能正在逐渐发生闭塞,有脑血管介入治疗指征。考虑双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且长度较大,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但如不立即处理患者可反复脑缺血发作、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痴呆,严重时出现脑梗塞事件。之后我们与放射科磁共振室罗学毛主任,医院张迎光教授多次沟通请教,权衡利弊我们科神经介入组医师在黎冠东主任带领下尝试行双侧颈内动脉开通支架成形术。
05
手术过程
双侧颈内动脉开通术,过程如下:
上图:右侧颈内动脉成形术
上图:左侧颈内动脉成形术
06
术后随访
术后患者诉头痛、头晕、视朦症状明显好转,术后复查TCD、头颅CT、颈部血管彩超未见特殊,于.11.02.办理出院。下图为患者康复出院后与我科部分医护人员合影并赠送感谢信:
07
总结
我区曾于去年报道1例支架成功治疗的单侧颈内动脉夹层并极重度狭窄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相比极重度狭窄病人,完全闭塞的开通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我区首次(也是五邑地区首次)开通此类双侧颈内动脉夹层并闭塞病例为以后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经验,标志我院对该病的治疗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供稿:伍振富吴丽珠
审稿:黎冠东赖穗翩
编辑:叶杰明
日期:.12.20
如果您是非专业人士,阅读起来好像有点复杂。那叶大夫作为编辑,就在这多说两句,仅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颈部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颈部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成分流入其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若任由发展,可能引起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等,当然也有定期复查,随访的案例,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您有疑惑,记住不要炜疾忌医,或病急乱投医,医院专科救治!!!
喜欢TA,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