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2022年度道德模范文明

北京中医医院雀斑 https://m-mip.39.net/nk/mipso_9082876.html

道德引领文明,文明推动进步。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年度道德模范、文明好事、最美新区人发布仪式在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吕传伟等12人获评“十大道德模范”,早报曾率先报道的“坚守‘1元’诚信,收获亿万赞扬”等获评“十件文明好事”,张瑶瑶等人获评“最美新区人”,宋芹亮等30人获评“最美新区人提名奖”。

此次活动是新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社会各界推荐的名道德模范参评人选、39件参评好事、名最美新区人参评人选基础上,经评委会评选、征求执纪执法部门意见、面向社会公示、综合评审等环节选定。

发布仪式现场,西海岸新区全国、全省、全区往届道德模范、最美新区人先后为今年获奖者授奖。《爱在延续》《好人歌》《最好的安排》《一起向未来》等新区原创歌曲、舞蹈节目精彩呈现。不顾个人安危勇闯火场智救瘫痪老人的69岁杨美芹等人的感人事迹,让观众再次感受到大爱的力量。

道德模范是新区闪耀的道德灯塔,体现了百姓认同、社会崇尚、时代需要的鲜明价值导向。此次入选的道德模范除了“英雄奶奶”杨美芹,还有勇闯火海救人的尹金洋、薛成军、于正平,

热心救助孤寡老人的活“雷锋”吕传伟,一诺千金、济困助学的杨浩杰,连续4年遵从约定照顾困难孩子的邢彩丽,14年续写奶奶捐资助学大爱事业的臧虹汝,在各自岗位无私奉献、奋夜拼搏的李雨墨、周晋升,全身心任劳任怨照顾公婆的王霞、闫淑莲。

十件文明好事通过诚信善举和温暖善行传递美德文明力量。来自各行各业的位最美新区人,再次彰显了新区人民不畏辛劳、勇于奉献、奋斗创造、勤俭节约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新区时代新风新貌,树立起崇德向善时代标杆。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坚持以先进典型引领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开展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强化好人共生效应,涌现出一大批坚守本职、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身边榜样。年,新区30人获评全国最美教师、山东好人等市级以上荣誉。全区累计推出国家级先进典型23人、省级86人、市级人,区级余人,在全区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凝聚起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的强大正能量。

附1

年度“十大道德模范、十件文明好事”名单及事迹简介

一、“十大道德模范”

(一)助人为乐型

吕传伟,男,38岁,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公交驾驶员。吕传伟二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带领同事长期帮扶8位空巢老人和2名春蕾女童,个人累计支出5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他九年照顾九旬空巢夫妇郝大爷和黄大娘如亲生父母,两次救助老两口性命于危急时刻;他关爱晚年丧偶的空巢老人刘阿姨,帮助她再次乐观积极拥抱生活。他助人为乐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青岛电视台等媒体报道40余次,其中帮助九旬空巢夫妇的报道仅新浪微博浏览量超万人次,为全社会文明建设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杨浩杰,男,25岁,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员。他是以义举言善心的“守家人”,毅然救下煤气中毒的独居老人;他是以暖行诠孝心的“义剪人”,为老人义务理发0余人次;他是以守护暖童心的“助学人”,筹款3万元,帮助20余名特困学生完成学业;他是16名孤寡老人的“一号联络员”,为爱分身成为老人们的电工、保洁工、粮食转卖工……8年春秋,他以真情大爱融入无言之行,以赤子之心诠释了人间真善。

(二)见义勇为型

杨美芹,女,69岁,黄岛街道郭家台子社区居民。年6月12日下午3时许,杨美芹正在家中蒸馒头,忽然西邻郭永年老人家火势冲天,郭永年老两口均年过九十,老伴儿长年瘫痪在床,于是杨美芹直冲郭永年家,撞开他家房门;发现郭永年老人瘫坐在院中束手无策,瘫痪的老伴躺在屋中,杨美芹又折返回家里边让儿媳打报警,边拎着湿毛巾跑回老人家,浓烟弥漫无法入内,已经被浓烟呛得满脸通红的瘫痪老人奋力地爬至窗户边,杨美芹先将湿毛巾敷在老人脸上,又跟儿媳拼尽全力将老人从窗户救了出来,最终火情得到控制,两位老人被安全救出;杨美芹则由于紧张、用力过度等情况,坐在地上久久不能起身,检查发现左脚脚踝裂纹骨折。

尹金洋,男,30岁,长江路派出所辅警;薛成军,男,51岁,瑞旺家饺子馆经理;于正平,男,42岁,薛家岛街道南屯股份经济合作社工作人员。年1月9日上午,薛家岛街道南屯经合社一居民楼突然燃起大火,火势迅速沿外墙冲到房顶。听到居民求救,刚下夜班回家的尹金洋与薛成军、于正平不顾现场浓烟滚滚,先后两次冒险进入起火居民家中进行搜救,最终将晕倒在家的居民救出。尹金洋、薛成军因一氧化碳中毒送医治疗。以血肉之躯,行勇者之举,他们三人是身边的榜样,平凡的英雄!

(三)诚实守信型

邢彩丽,女,34岁,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公交驾驶员。邢彩丽十数年如一日,言出必行,用行动诠释着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她以一句“阿姨,一定会常来看你”与时年8岁的小森定下了“爱的约定”,连续4年定期往返90多公里,帮扶父母均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小森家庭,先后筹集2万元爱心善款用于帮助孩子。在她的陪伴下,小森从过去的孤僻沉闷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名列第一。一次偶然的听说,一句简单的承诺,4年用心的陪伴,邢彩丽用她无声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诺言。

臧虹汝,女,33岁,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职员。她是山东省文明家庭“助学奶奶”耿秋萍的孙女,奶奶临终前的一声嘱托,她14年来为爱坚守一句承诺,续写着长辈们捐资助学31载的不渝信念。自年起,累计联系余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筹集近14万元爱心善款,资助困难学生余人次。面对疑似罹患肿瘤的噩耗,她毅然推迟手术,优先保证助学工作的顺利推进。她以无言付出点亮无数学子的星火求学愿,以人间大爱谱写了温暖人心的守诺助学故事。

(四)敬业奉献型

李雨墨,男,26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技师。面对援外任务,他主动请缨报名参加青岛市援菏和山东省援藏医疗队,在两地连续奋战3个月完成核酸检测万人份,荣获日喀则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援助医疗队员”、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最美逆行者”称号;面对新区疫情,他昼夜连轴转、吃住在单位,共完成检测核酸样本万份,为新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者的铮铮誓言。

周晋升,男,42岁,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刑侦大队技术室民警。参加工作十七年来,该同志一直奋战在基层刑事技术岗位,从事理化检验、勘查现场、DNA检验和DNA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共检验理化检材余份;勘查现场余起,利用指纹、DNA等痕迹物证破案余起;建成5万余人的违法犯罪人员DNA数据库和10万余人的男性家族排查系统,检验DNA案件余起,并利用DNA检验技术和DNA数据库破案余起,在一批重大案件和民生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孝老爱亲型

王霞,女,45岁,灵山卫街道西街股份经济合作社会计。她是一名体贴的孙媳妇,在老婆婆卧病在床后,她悉心服侍,直到老人安详离开人世。两年间,她每天为老婆婆擦拭身体、按摩、涂抹药液、喂饭……除了工作,她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照顾老人和家庭上。她用孝心守望亲情,用辛勤汗水演绎平凡中的伟大,用最质朴的行动感染着家里的每一位成员,甚至周边邻里,让孝德家风成为美谈。

闫淑莲,女,54岁,隐珠街道大河东社区居民。面对突发疾病全身瘫痪的公公、身患重病失去自理能力的婆婆,闫淑莲毅然决然地决定放弃自己的事业,关掉了经营多年的店铺,全身心的投入家庭照顾两位老人,任劳任怨,这一照顾就是七年,用一双辛勤的手、善良的心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二、“十件文明好事”

(一)坚守“1元”诚信,收获亿万赞扬

公交驾驶员崔慧坚守职业诚信,带动文明“大流量”,她叫住乘车卡余额不足的小学生,为其支付1元钱的乘车费,懂得感恩的小学生坚持手写了一张“欠条”塞给崔慧。之后,小学生和母亲准备元钱的公交卡赠送给崔慧,希望帮助到类似需要帮助的乘客,用这张卡片将爱心传递下去。崔慧与小乘客的暖心互动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多家权威媒体和单位报道,仅新浪微博平台浏览量达万,被亿万网友点赞。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这样评论道:“如此懂得感恩,孩子的举动在小事当中给我们上了一堂大课,而驾驶员对孩子的关爱,也成为对孩子的一种爱的教育,我们真需要有更多这样的大课。”为此,崔慧和小乘客获评“天天正能量奖”。

(二)“老漂驿站”,为漂泊的老人驻个“家”

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们却要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帮助工作繁忙的子女照料家庭与孙辈,他们在生活习惯、文化风俗、行为方式等方面与本地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部分老年人被称为“老漂一族”。灵山卫街道两河路社区“老漂驿站”以“来了就是新区人”为服务理念,让他们心有所“归”。先期组织满足需求的活动,引导“老漂一族”走出家门、走进社区,逐步培养其兴趣爱好,搭建其社交网络,期间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zlff/202302/24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