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奔张玉洁
华南理工大学附医院
正文
患者35岁,因“停经40+4周,入院待产”。孕39周时B超提示:胎盘低置状态(下缘距宫颈管内口约52mm)。入院后予人工破膜及静脉滴催产素后顺娩一活女婴,体重g。产后出现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经保守治疗后阴道流血不止。患者强烈要求保留子宫,遂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arterialembolization,UAE),术中予左右各1.0g的~μm海藻微球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阴道出血立即减少。产后6h患者诉左腿痛,行下肢静脉彩超未见异常,产后12h患者诉左下肢疼痛,感觉迟钝,左小腿下段皮温低,左侧足背动脉搏动弱,且左大脚趾及第二脚趾皮肤呈紫色,白细胞19.16G/L,血红蛋白74g/L,血小板G/L,D-二聚体μg/L。行双下肢动脉彩超提示:左下肢动脉栓塞形成(腘动脉完全或几乎完全性闭塞)。遂急诊行左下肢血管造影,显示:左侧髂总动脉、股动脉显影正常,左侧腘动脉于左膝关节间隙水平呈完全闭塞改变,闭塞部以远动脉及分支未显影(图1)。引入导管至闭塞部血管内造影示左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主干血管被条状和斑团状充盈缺损所填充,局部血管腔内无血流。进一步行左下肢动脉内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及动脉内溶栓术后,左腘动脉完全开通,左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近段血流开通,左小腿血流灌注增加。取出的栓子为术中使用的栓塞剂颗粒与血块的混合物(图2)。术后于左腘动脉内留置溶栓导管,尿激酶持续溶栓治疗。此后一直予以扩血管、抗凝、改善循环的对症支持治疗。左下肢踝关节以下皮温湿冷,脚趾颜色呈紫黑色,干性坏疽改变,一年内左脚5趾因坏死陆续脱落。
图1下肢动脉及其分支闭塞
图2UAE术后左下肢取出动脉血栓
讨论
产后出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1%。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主要术式为双侧UAE,有时也行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下行支栓塞术。介入治疗最早获得妇产科医生认可是因其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已经报道的成功率是97%[1-5]。介入治疗一方面抢救了孕妇的生命,另一方面也保住了子宫,为妇产科医生解除了后顾之忧。但同时,介入治疗并非绝对安全,也会出现各种副反应或并发症,甚至死亡的病例也有报道[6]。为了使该技术更广泛、安全、持久的发展,重视其安全性十分重要。
UAE术后血栓形成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原因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点:(1)血液高凝状态:妊娠期大量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从妊娠中期开始几乎所有凝血因子均不同程度增加,至分娩时达到高峰,而体内抗凝系统活性,尤其是蛋白5活性显著降低,纤溶系统受抑制,导致孕产妇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紊乱,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在妊娠晚期尤为明显,这种生理性、获得性易栓状态有利于分娩后止血,但也导致血栓发病率升高;(2)血流缓慢:产后病人卧床、制动、活动减少,动脉穿刺点加压包扎,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血管内血流速度的缓慢;(3)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穿刺、置管,导丝、导管对血管内壁的摩擦,栓塞导致血管内压力的改变,可使动脉内膜损伤,胶原暴露,激发内源性凝血过程;同时,妊娠高血压等部分疾病可分泌一些血管活性成分造成血管内膜损伤[5];(4)栓塞剂返流:栓塞剂返流至非目标血管,是引起动脉栓塞最主要的原因,抢救时强调快速,忽视了栓塞剂返流,致使栓塞剂直接栓塞非目标血管,导致该血管供应的相应区域组织缺血,一旦血管被栓塞剂部分堵塞,形成所谓:“血栓支架”,引起血管内一系列反应,血细胞凝集,血块形成,最终形成血栓。
UAE治疗产后出血有较长时间,成功率也很高,但也有较大的争议问题,栓塞剂的选择是其中之一。栓塞剂的选择对于产后出血的动脉栓塞至关重要,在选择栓塞剂时,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要止血,也要避免正常组织过度坏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作者认为栓塞剂的选择要遵循三个原则:(1)栓塞剂最好是可降解性的,为以后子宫动脉的复通创造条件;(2)栓塞剂颗粒不能过小,避免栓塞后子宫赖以生存的血管交通支被完全栓塞,同时避免栓塞剂返流其他血管使侧支循环不能建立;如直径1~3mm大小新鲜明胶海绵颗粒,只能栓塞直径相对较大的血管,不足以栓塞血流小的毛细血管网。(3)选择血管网式栓塞而不是血管的点状栓塞。根据前两个原则,能引起子宫动脉细小血管网广泛栓塞的液态栓塞剂如碘油、无水酒精,不能用于产后出血的栓塞治疗,过于细小的不可降解的栓塞剂颗粒(如小于μm的PVA)和可降解的栓塞剂(如小于μmKMG等),同样不建议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栓塞治疗。本例患者在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前,使用直径~μm的KMG,返流至左髂外动脉,因为颗粒太小,进入到足趾末梢的毛细血管,闭塞了末梢毛细血管网,即使溶栓效果也不佳。有作者[7]认为直径1~3mm大小新鲜明胶海绵颗粒是产后出血栓塞材料的首选。
本例患者介入治疗后6h出现左下肢疼痛,当时只做了下肢静脉彩超,未见异常后继续观察,至术后12h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感觉下降时再行动脉彩超检查,发现下肢血栓,这就提出了如何尽早发现血管栓塞的问题。出现血栓后溶栓有一个最佳窗口时间,过了这一时间,治疗效果就欠佳。如果当时能通过下肢皮温、干湿度、肿胀及动脉搏动等,及时判断出栓塞的血管,第一时间处理,预后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