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传言:吃得越好,肿瘤长得越快?吃东西或者不吃就能控制肿瘤的生长,并将此方法冠以“饥饿疗法”。因此“鸡鸭鱼肉”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全都成了他们不敢触碰的禁区,甚至连蔬菜和谷物都不敢多吃,那么这种说法可靠吗?
坊间传可靠性有几分?
肿瘤细胞获取营养的方式是掠夺性的,获取营养能力远超正常细胞。这要从肿瘤的形成说起。
肿瘤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由于癌细胞不断倍增,癌症越发展到晚期,进展速度越快,抢夺正常细胞的营养和空间,从而让机体正常功能无以为继。
所以即使机体不吃不喝,肿瘤细胞都有办法获取营养、消耗机体,也就是说肿瘤细胞还没饿死之前,正常细胞就先死了。
相反,临床上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效果往往会更差。因为手术、放化疗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若病人的营养状况恶化,身体无法承受这些严重的副作用,治疗方案就必须推迟或不能足量执行,都会影响最终疗效。所以对肿瘤患者要保证足够均衡的全面营养摄入,保证好的体质和免疫力,才有可能抵御疾病的侵袭。
“饿”死癌细胞的医学意义
虽然表面上理解的饿死癌细胞,停止或减少营养物质不可取,但医学上并没放弃“饿死”癌细胞的这种可能性。
所有的生物要存活都需要能量与物质的代谢,肿瘤细胞也需要“吃”东西不是?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是肿瘤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呀,如果我们不能从源头上断绝营养的供应,是不是可以阻断营养物质的输送呢?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佛克曼首次提出切断肿瘤血管、饿死癌细胞理论就是依次提出的。他发现先没有血管的肿瘤,一个月的时间里连1毫米都长不到,而拥有血管的肿瘤3天就能长到原来体积的倍。如果能够切断肿瘤血管通路,即切断肿瘤细胞的“食道”岂不是就可以达到饿死癌细胞的目的了?
而这也是确实是一些肿瘤药物的理论依据,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比如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抗血管道生成抑制剂等,那么这些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具体机理如何?这种饿死细胞思路是否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呢?
今天我们谈的“饿死肿瘤”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抗癌思路。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思路,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我们希望在年能够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微创治疗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共同推进肿瘤临床前和临床的创新药物研发的进展,从而为临床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和更优的治疗选择。
以上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推荐阅读:胃癌+肝癌,他被诊断活不过6个月却创业14年成大老板
那些成功抗癌的人,都有着神奇的共同点!
鸡鸭鱼肉…哪些是癌症患者的饮食禁区?
不要让这4大误区阻挡你的康复之路
胃癌康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