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送个外卖都需要
会炒菜、换轮胎、打排位……
各种神技能傍身
那就更别说每天和死神抢人的医生们了
电视上的他们
白衣飘飘、走路带风,主要负责帅
现实中的他们既要看病治疗写病历
内科要会做手术、外科要会干介入……
必须十项全能
……
今天就给各位推出连一医的血管外科大神们
做手术专挑杂交手术室
联合上台缺不了他们护场
大型抢救他们负责血管“开关”
最近又在搞事,玩上了3D打印
半个月前,连云港63岁赵大妈的胸背部突发剧烈疼痛,疼得满头大汗,坐卧不宁,家人赶紧把她送到了连一医急诊。
接诊医生仔细询问得知原来她有十多年的高血压,平时从来不吃药,只有头晕的时候才会吃上几粒降压药,再根据赵大妈描述的疼痛情况,赶紧让赵大妈检查了主动脉CTA,果然是最凶险的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一旦撕裂将血竭而亡
主动脉从心脏发出,是给全身供应血的主干道血管,有内、中、外三层,因为高血压等病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主动脉血流进入内膜与外膜之间,形成主动脉夹层。随着血液冲击,夹层撕裂会越来越大,这时主动脉外膜随时可能破裂,一旦破裂,病人会因血液喷涌而出而立刻殒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因高血压引起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越来越多
有些人还没发现就被其夺去性命
有些虽然发现但因过于迅猛来不及抢救
最好的是明确诊断后
立即实施“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但赵大妈的病症位置竟然让医生不知从何下手
病症靠近左颈总动脉
血管外科黄小明主任查看赵大妈的片子后发现,赵大妈的主动脉夹层与常见主动脉夹层还不一样,竟是是由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向升主动脉近端逆撕,直达左颈总动脉,位置特殊,比往常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更加复杂、更加危险。
常规的“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可能术中大面积脑梗
目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其本质就是采用覆膜支架封堵主动脉破口,从而达到隔绝夹层内血流的效果,预防主动脉破裂并改善远端供血,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死亡率低。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但赵大妈的撕裂位置特殊,如果直接放置覆膜支架,支架撑开的瞬间会将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一并覆盖,血流无法流通,导致脑供血不足,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大面积脑梗,直接把命撂在手术台。
“巨创”劈胸骨换血管,并发症多多
以往这种情况只能开胸,在病人胸腹部打开一个30-40厘米的切口,将心脏停跳并建立体外循环后,将整个撕裂的血管全部切除置换成人工血管。
这种手术属于外科最复杂、最危险的巨创手术,手术时间长、难度高,风险大,失血多、恢复慢、并发症多、死亡率也很高。
怎么办?怎么办?
应用新技术,玩转高科技
血管外科大神们紧急商议,反复论证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了仔细评估和精心准备后说:“再难也要上!我们要为赵大妈施行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开窗术’!”
一场手术就是一场战争
看血管外科专家们怎样打胜仗!
3D打印血管,先把支架开好窗
专家们术前根据赵大妈拍摄的CT片子数据,利用先进新颖的3D打印技术,打印一个和赵大妈一模一样的3D血管模型,然后将带膜的支架通过主动脉切口,置入到主动脉破裂部位堵住血管壁上的出血点,为了防止支架撑开时堵住血流,专家们利用3D模型在膜上精准开了2个8毫米的小孔,即不影响膜覆盖夹层破口位置,也能保证血液流淌供给脑部。
血管模型和开孔支架
3D模型,术前反复操练,术中精准隔绝
术前专家们反复研究演练手术过程,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开始手术。手术中血管外科团队只在赵女士的右侧腹股沟、左颈部、左肘部各做一个约4cm切口用于手术操作,按部就班放置支架,不到2小时,在黄小明主任的带领下,这场惊心动魄的主动脉腔内隔绝手术成功!
手术中图片
术中造影显示主动脉覆膜支架完全覆盖夹层破口,开窗对位的两根重要血管精确对位,也没有丝毫偏差,赵女士术后第二天就下床行走,和家属谈笑风生了。
3个4cm切口替代了30-40厘米的大伤口
不需要体外循环,手术时间短
病人几乎没出血
这项手术
开窗必须精准,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非常高
目前这项医院开展
达国际先进水平
厉害了,我的血管外科大神们
有一次创下纪录,为病人虎口夺命
快给他们疯狂打call吧!
张红刚/供稿
宣传科/编辑整理
往期推荐
1、连一医康复护理再传捷报,又获一个省级大奖!
2、连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