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信息
女,64岁醒后卒中:-2-:00入睡,-2-:00醒后发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到院时间:-2-:30NIHSS:12既往阵发性房颤史,未行抗凝治疗急诊多模式CT
□-2-:18△头颅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ASPECT-10△头颅CTA: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右侧椎动脉颅内段未见显影,左侧椎动脉末端狭窄△颈部CTA:右侧椎动脉V2段闭塞(橙箭),左侧椎动脉V1段迂曲△脑CTP:右侧大脑中动脉区大范围TTP较对侧显著延长,而CBF较对侧轻度降低△CT平扫多平面重建: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叉部高密度征(红箭),提示新鲜红色血栓△脑CTP动脉期多平面重建:闭塞段较局限,位于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叉部(红箭)初步诊断
1、急性脑梗死2、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3、右侧椎动脉闭塞4、阵发性房颤治疗决策
1、醒后卒中,最后正常时间-到院时间超过4.5小时静脉溶栓时间窗。
2、NIHSS-12,ASPECT-10,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脑CTP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区TTP较对侧显著延长,但CBF和CBV未检测到显著降低区域,提示较大范围“组织窗”,符合急诊血管内治疗指证。然而,在与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约-2-:00左右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左侧无力基本恢复,NIHSS-1。
患者症状改善可能的原因
1、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自发再通;2、此时建立了有效侧枝循环。进一步治疗决策
1、先行急诊脑血管造影,如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已经再通,则结束手术。
2、如果闭塞未再通,考虑到侧枝循环不稳定,患者症状有可能进展加重,有必要进行取栓治疗。
经和患者家属沟通后,家属态度积极,同意上述治疗方案,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急诊介入治疗
□-2-:37穿刺成功
普通肝素单位
△采用同轴技术将6F长鞘(90cm,Cook)送至右侧颈总动脉,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远端闭塞,右侧大脑前动脉经软脑膜侧枝循环部分代偿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经.”泥鳅导丝将中间导管(Navien,cm)送至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而后将长鞘跟进至右侧颈内动脉近颅底位置,再经泥鳅导丝将中间导管送至海绵窦段,微导管(Rebar27)在微导丝(Transend)导引下进入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造影证实位于真腔,经微导管释放取栓支架(SAB6*30mm)后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闭塞位置管腔狭窄(橙箭)△约5分钟后应用SWIM技术取出小块状红色血栓,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完全再通,分支血管显影良好△SAB支架取出的红色血栓
术后查体同前术后即刻CT
△术后即刻CT:未见颅内出血征象
患者-2-8早晨醒后诉视物重影,并确定-2-7晚入睡前无此症状;查体:右侧动眼神经麻痹。
术后第二日多模式CT
△术后第2日CT:右侧壳核后部低密度梗死
△术后第2日CT:右侧中脑旁正中低密度梗死
△头颅CTA:基底动脉尖部血栓栓塞,但双侧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仍然有前向血流△脑CTP:双侧大脑中动脉区灌注基本对称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克赛0.6mlQ12H
CT
□-2-11
△抗凝治疗3天后CT:右侧壳核后部和右侧中脑旁正中低密度梗死
△抗凝治疗3天后CTA:基底动脉尖部血栓已经消失,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显影良好
MRI
□-2-16△DWI:右侧壳核后部和右侧中脑旁正中急性梗死
住院期间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出院予以泰毕全(mgBID)二级预防。
出院时遗留右侧动眼神经麻痹。
简要评析
1、该患者入院时的病情符合急诊血管内治疗指证,然而在即将进行介入治疗前,患者症状明显缓解,NIHSS-1。此时,如何制定进一步诊治策略,就十分具有挑战性。2、推测症状改善原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或侧枝循环代偿增加。此时决定先行急诊脑血管造影,如果右侧大脑中动脉仍然闭塞,则进行取栓治疗。这个方案就避免了在观察或进一步无创血管检查过程中,万一发生病情进展而耽误血管内治疗时机。3、急诊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仍然闭塞,考虑到如果侧枝循环不稳定,病情可能加重,因此实施了支架取栓治疗,闭塞血管获得快速再通。4、然而,患者术后不到24小时就再次发生脑动脉栓塞事件,血栓卡在基底动脉尖部;幸运的是,此栓子未影响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前向血流,仅主要表现为右侧动眼神经麻痹。5、患者、家属和医生又再次面临艰难的治疗抉择。目前,对于后循环闭塞病变急诊血管内治疗策略还不明确。此患者右侧椎动脉闭塞,基底动脉仅由左侧椎动脉供血,而左侧椎动脉起始段迂曲和远端狭窄,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痉挛可能导致基底动脉血流中断;基底动脉尖部血栓并不影响前向血流,患者症状很轻,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被器械骚扰的血栓可能发生变形、碎裂等,进而阻塞更多的分支动脉而加重症状。因此介入治疗风险较大,获益不明确。6、但是,基底动脉尖部血栓如果扩大,则可能加重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综合上诉各因素之后,经和家属沟通,决定治疗方案如下:先行抗凝治疗,目的是阻止基底动脉尖血栓范围扩大,促进栓子自溶,以及预防心源性栓塞;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加重,则立刻启动急诊血管内治疗。7、值得庆幸的是,抗凝治疗3天后复查CTA显示基底动脉尖部血栓已经自溶,患者病情稳定。8、本病例表明,真实世界中的脑卒中急性期救治是纷繁复杂的,很多情况远远超出指南共识的适用范畴。此时需要医务人员具备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于严密的逻辑思考提出合理的治疗决策,同时也需要家属的充分理解和积极配合;只有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大大提高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可能性。原创作者:陈红兵
编辑:黄欣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