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士今年42岁,以前身体没什么毛病,但几个月前突然开始反复胸闷、胸痛,症状日益加重,医院检查发现心脏长了血管肉瘤。随后,医院为她进行了心脏肿瘤切除手术,目前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
心脏也会长肿瘤?心脏长了肿瘤后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医院外科心胸病区主任李春华说,心脏肿瘤颇为少见,其中原发性肿瘤更为罕见,但心脏长肿瘤不必过于担忧,70%的原发性心脏肿瘤为良性,及早治疗可达到理想效果。
A 40岁后,恶性心脏肿瘤易找上门
“一般人认为心脏不会长肿瘤,更不会长恶性肿瘤,所以一些医生对病人进行检查时往往会忽略这方面的症状。虽然心脏肿瘤发生率很低,但若不重视,耽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也会威胁生命。”李春华说。
据了解,心脏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心脏肿瘤和转移性心脏肿瘤两类,转移性心脏肿瘤约为原发性的20-40倍,转移性心脏肿瘤由其他疾病转移引起。原发性心脏肿瘤则多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放射性环境)等有关。原发性心脏肿瘤又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其中70%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是良性的,一般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最常见为血管肉瘤等肉瘤。
据李春华介绍,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几乎全部是肉瘤。最常见的是血管肉瘤,占31%,其次为横纹肌肉瘤,占21%,恶性间皮肉瘤占15%;纤维肉瘤占11%。
李春华说:“相比起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得更快,愈后情况更差,以40岁以上成年人为主。病人常表现为一系列心衰症状,如胸膜炎性胸痛、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以及体重减轻等。有少数病人表现为顽固性心律失常、晕厥、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
今年6月9日,某女士检查出右心房长了恶性肿瘤,6月14医院进行右心房肿瘤切除+三尖瓣成形术+右心房重建术,手术过程顺利,现病情稳定,无恶寒发热、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已出院休养。“手术很成功,效果较好,基本把右心房的恶性肿瘤切除了。”李春华说。
B 在各种原发性心脏肿瘤中,粘液瘤占半数以上
李春华告诉记者,在各种原发性心脏肿瘤中,粘液瘤占半数以上。它的外观呈半透明胶体,质软易碎。其他良性心脏肿瘤还有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错构瘤和畸胎瘤等。粘液瘤可发生于心脏的各个腔室,其中以左心房最为常见,占75%,20%长在右心房,5%长在心室。
李春华告诉记者,粘液瘤有以下三大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会出现低烧、轻度贫血、消瘦、食欲差等症状,这些症状与瘤体内出血、变性和组织坏死或机体对粘液瘤的变态反应有关。
二、心脏表现,影响心脏功能,胸痛、昏厥、充血性左心或右心衰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如果粘液瘤长在左心房,阻塞二尖瓣瓣口,影响其开放,会引起脑血供不足,导致胸闷气短、头昏或一过性昏厥。会引起肺淤血,导致肺部血液回流不畅,引起肺动脉高压等,出现咳嗽、咳血丝痰、胸闷、气喘、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如果瘤体如果长在右心房,可能阻塞三尖瓣口,出现肝大、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三、会出现栓塞现象。瘤栓脱落会堵塞血管,如果粘液瘤长在左心房,瘤栓脱落入体循环可引起脑、肾、肠道及下肢血管栓塞。如果长在右心房,随肺循环进入肺部,造成肺栓塞。
李春华提醒,心脏粘液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能威胁生命,其危害不亚于恶性肿瘤。
C 切除不彻底,粘液瘤易复发
据李春华介绍,心脏肿瘤可以通过心音图、心电图、心脏X线表现、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等手段检查。其中,超声心动图是非创伤性检查,对心脏粘液瘤有特殊性诊断价值。
心脏粘液瘤属良性,绝大多数可治愈,但李春华提醒,如切除不彻底可导致术后复发。如手术操作不慎,使瘤体碎片脱落,术后即可引起体循环栓塞,发生外周动脉栓塞、脑栓塞等并发症。年龄大的患者,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及呼吸功能衰竭,出现气急、发热、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白细胞升高、肺部感染等,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和全身营养支持。因此,在粘液瘤切除手术后应定期复查。
如果恶性肿瘤瘤体大,波及范围广,只能部分切除,以改善阻塞、缓解症状,辅以化疗或放射治疗,延长寿命。恶性肿瘤主张早期手术切除。对于合并栓塞或瓣膜功能障碍,引起心力衰竭时,也需及早手术。无症状的病人,以预防灾难性的栓塞并发症为主。
原发性心脏肿瘤,如堵塞心腔但未侵犯大血管,可考虑作心脏移植,不过其远期效果尚不确定。而对于手术难以切除的良性心脏肿瘤患者,最适合于心脏移植,而恶性肿瘤则不适合作心脏移植。李春华解释说,心脏移植前需应用免疫抑制剂,容易导致恶性肿瘤细胞扩散至全身。
★相关链接
心脏如何运作?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动力,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心脏被誉为人体的中心地带,那你知道心脏是如何运作的吗?
心脏内血液流动方向为:上下腔静脉、冠状窦→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循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上下腔静脉。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流向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细胞进行交换,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将养分、氧气送入组织,带走代谢物进入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与心的静脉返回右心房,鲜红的高氧血变成暗红的低氧血。体循环又叫做大循环。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肺循环又叫做小循环。
★专家名片
李春华:副主任医师、博士、外科心胸病区主任。医院(全军心血管内外科研究所)医院心胸外科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10余年,师从汪曾炜教授、蒋耀光教授、张仁福教授、王武军教授等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熟练掌握心血管外科疾病的术前诊断和处理,术后监护和治疗;熟练掌握心血管外科危急重症的处理。尤其善长于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冠心病和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专科服务、、、转、、科室位置:门诊部:门诊二楼 住院部:外科楼南翼9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