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是一名年轻的公司女白领,因为工作需要长时间久坐,自己又很少运动,8月的一天突然在楼梯上晕倒。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五院、医院急诊CT检查发现小叶肺内两根非常重要的粗大血管堵塞,病情非常危重,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经过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双侧胸腔积液反而增多起来,小叶要依靠面罩吸氧才能维持接近正常的血氧饱和度。
小叶病情危急,急诊监护室舒建胜主任邀请各相关科室进行了会诊。院长助理、介入诊疗中心主任纪建松博士在详细了解了小叶的病情后,给出明确的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如病情继续进展,将很可能直接夺去小叶年轻的生命。纪院长立刻通知介入病区赵中伟副主任医师紧急制定并实施了介入微创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肺动脉碎栓、吸栓及置管溶栓术”。术后的小叶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及介入诊疗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病情一天天好转起来,复查CT肺动脉的血栓也逐渐完全溶解掉,很快小叶完全康复出院,重新返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去。出院后的小叶及家人对纪建松博士及其团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肺动脉栓塞常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合并症,栓子通常来源于下肢和骨盆的深静脉,通过体静脉循环到肺动脉引起栓塞。急性大面积的肺动脉栓塞来势凶猛,常见的症状主要为突发的呼吸困难、胸痛、发绀、休克等,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病死率达30%,其中2/3死于发病后1小时,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其死亡率。肺栓塞的病死率在西方国家居第三,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可见肺栓塞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在国内长期以来,由于对该病的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肺动脉栓塞病人被漏诊误诊。说起心梗、脑梗,许多人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疾病,死亡率高,但是谈起急性肺栓塞,人们对其危害往往知之甚少,得了肺栓塞,病人轻则出现呼吸困难、胸痛,重则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猝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即便度过了急性期,也会造成慢性肺血栓栓塞症,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将会造成病人运动耐力下降、劳动能力丧失,寿命也将明显缩短。
肺栓塞的传统治疗选择为抗凝、全身溶栓以及手术取栓。然而最近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如导管内溶栓、吸栓及碎栓术等已被广泛引入临床治疗,对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办法已经凸显其优势,经一根导管就可以完成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相关操作。由此更加突出创伤小、安全性高、起效快、死亡率低等特点,是使急性肺栓塞患者迅速改善循环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逐步成为临床上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下肢深静脉血栓伴肺动脉栓塞病人常见于平常长时间坐的人,比如像小叶这种办公室一族常常坐一整天都不怎么动,殊不知这样对人体健康损伤极大,久坐会导致腿部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会引起肺动脉栓塞。这些人最好每隔1小时起来活动几分钟,做做简单的踢腿、下蹲等动作,减轻下肢血流瘀滞,促进回流。而对于骨折、手术以及卧床的病人,应尽早下地活动,如果病情不允许活动,也应在床上进行腿部关节的伸曲运动。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喝水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及穿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肺动脉栓塞示意图,血栓通过下腔静脉回流经右心房、右心室至肺动脉,栓塞的肺动脉导致所供应的肺组织功能丧失(箭头所指部分),大面积的肺动脉栓塞易导致心肺功能能衰竭而死亡。
小叶治疗前的CT片,左肺动脉主干栓塞(箭头),右下肺动脉栓塞(箭头),两侧胸腔积液。
小叶治疗后的CT对照片,两侧肺动脉血栓消失,胸腔积液消失
小叶治疗前的肺动脉造影片,左肺动脉主干栓塞(箭头),分支完全不显示
小叶治疗后肺动脉造影及肺动脉CTA,左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完全显示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