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肺血管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thromboembolicpulmonaryhypertension,CTEPH)是由于未溶解的机化血栓堵塞肺血管床所致的一种疾病。未溶解的血栓或原位血栓形成造成病变血管阻塞,未阻塞的肺血管血液分流增加,长期高负荷工作造成未阻塞血管变形重塑造成类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病变,两者共同作用导致CTEPH。增加的肺血管阻力进而导致肺高血压和右心衰竭。研究表明急性肺栓塞患者2年内有1.0%~3.8%的患者发展成为CTEPH,而40%~60%的CTEPH患者没有急性肺栓塞的病史。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endarterectomy,PEA)、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其中PEA术是治疗CTEPH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有43.2%的患者因为远端的血管病或严重的合并症不适PEA术。PEA术需在全麻深低温进行、手术团队要求高、手术复杂,在临床开展困难。经皮肺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pulmonaryangioplasty,PTPA)为微创介入治疗,对于不能行PEA术治疗的CTEPH患者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1PTPA术治疗CTEPH的机制

PTPA术是在造影的定位下确定阻塞的远端肺血管,利用导丝通过闭塞血栓,加压利用球囊的压力扩张肺血管,从而使阻塞的肺血管再通,减少未病变侧的血流,肺动脉阻力及mPAP下降,降低右心室后负荷,改善患者预后。PTPA术治疗CTEPH的关键在于靶血管的选择、球囊选择、球囊膨胀的压力和时间、每次治疗血管的选择,以上4点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2PTPA术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年Jan等报告了第一例用PTPA术成功应用于1例30岁的CTEPH患者,该患者共行3次PTPA术。1年后复查右心导管检查,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力(meanpulmonarypressure,mPAP)由术前46mmHg下降至35mmHg,肺循环阻力(pulmonaryvascularresistance,PVR)由术前的dyne.sec/cm5下降至dyne.sec/cm5,造影未见球囊扩张处再狭窄。PTPA术在此之前应用于先天性肺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此为世界第一例报道应用PTPA术治疗CTEPH患者,且检测了患者术后的mPAP、PVR均较术前下降,证明治疗有效,开启了PTPA应用于CTEPH的治疗方法。年Jeffrey等报道了PTPA术治疗一组18例CTEPH患者的疗效观察,平均每人行3次PTPA术,每次扩张病变血管2.3处。1例术后7d因右心功能衰竭死亡,在经过平均34.5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由平均3.3级改善至1.8级,6min步行距离由平均m增加至平均m,mPAP由(43.0±12.1)mmHg降低至(33.7±10.2)mmHg。1例患者在首次PTPA术后16个月因反复发作的吸入性肺炎死亡,余患者病情稳定。此为第一组PTPA术治疗CTEPH患者报道,该报道中患者治疗有效,但是患者术后在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yczz/4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