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

大咯血是指1次咯血量超过ml或24h内咯血量超过ml以上,是一种内科疾病,死亡率高达5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方法有内科保守治疗法、外科手术,但是上述两种方法止血效果差,且治疗后易反复。临床研究表明,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疗效明显,尤其是多部位出血、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晚期肺癌累及大血管或纵膈的患者,可作为急性大咯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北京中医院为进一步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肺功能和血气的影响,选取年11月至年11月期间本院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70例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效果良好。

患者均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送入5F导管,并置于患侧支气管动脉开口部,注入造影剂,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观察是否为多支血管共干供血,主要看胸段脊髓动脉、肋间动脉与支气管动脉的共干关系,内乳动脉和肋间动脉造影。根据首次造影结果,选择3F微导管避开脊髓与肋间动脉超选择置于支气管动脉病变分支的尽可能远端,然后加压推入2ml造影剂,若无造影剂反流,说明微导管位置牢靠,可以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选用明胶海绵颗粒、碘化油或聚乙烯颗粒或钢丝圈对病变血管末端进行逐级栓塞,应用明胶海绵条对主干进行栓塞,栓塞后再造影,以被栓塞的动脉不再显影判定为栓塞成功。成功栓塞一条支气管动脉后,应继续查找有无其他支气管动脉出血,若出血部位有多支动脉供血,应予以全部栓塞。最后撤出导管,穿刺点加压包扎。栓塞过程中全程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双下肢感觉和运动情况,避免脊髓损伤。患者栓塞后回病房,可静脉使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等药物协助止血。

经过治疗后,痊愈17例(24.29%),显效43例(61.43%),有效9例(12.86%),无效1例(1.43%),总有效率为98.57%;2例(2.86%)患者出现发热,1例(1.43%)患者出现胸闷和背部不适,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29%。这说明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极佳,出现并发症情况少。分析原因:(1)选择3F微导管有效的避开脊髓与肋间动脉,不必担心脊椎损伤的发生(脊椎损伤是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2)栓塞完全,血液返流机会少;(3)3F微导管超选择栓塞时,栓塞剂颗粒小,容易进入微导管,进一步使得栓塞完全,防止其他器官误栓;(4)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需行系统的主动脉造影,并且多支血管需行选择性造影,对比剂用量较大,使得术后适当扩容、水化,防止对比剂损害肾脏。

另外,治疗后的最大呼气量(PEF)、容积(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气道弹性阻力(Zbei5HZ、Rat5HZ、Rat20HZ)均远远高于治疗前,这表明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不影响肺通气功能的变化,且栓塞后外周气道阻力增加,这与栓塞后肺顺应性降低有关。治疗后的血液酸碱度(pH)、剩余碱(BE)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低于治疗前,这表明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不会因其酸碱度和血气变化,不会导致酸碱平衡和心力衰竭。

综上所述,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明显,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证实了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来源:张焱,陶庆春.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和血气的影响[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4(1):71-74.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7.19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yczz/3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