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疾病(PAD)是由于动脉狭窄而导致肢体血流不足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达10%,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在65岁以上人群中达20%,有5年以上病史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
然而,人们对外周动脉疾病却知之甚少,甚至一些非专科医生也常会误诊和漏诊,例如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常被作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肠系膜动脉栓塞常被误诊为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一般急腹症,部分长期高血压患者其实患有肾动脉型大动脉炎,等等,这直接导致很多患者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机会,甚至完全丧失了治疗机会。
很多人可能以为动脉硬化只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了,可能引起冠心病、心梗等,或者是脑动脉硬化引起脑梗、偏瘫等,却不知道动脉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疾患,它不仅可累及心脑血管,而且还会累及内脏和肢体动脉,依然可以带来致残、致死性后果,如果硬化了的下肢动脉有粥样斑块或附壁血栓脱落,可随血流阻塞其远端的动脉血管,如不及时治疗,将会致残或危及生命。
今天介绍的这例患医院血管外科1个月前治疗的一个病人,通过这个病例,让大家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患者男性,65岁,有长期吸烟和糖尿病病史,左下肢发凉、麻木1年余,疼痛和左脚破溃3周。医院经过了近1个月的治疗,效果并不好,疼痛越来越厉害,左足的破溃范围越来越大(因为破溃图片太残忍了,就不放进来了,需要了解到可以百度一下相关图片)。患者面临的,是截肢。
刚开始的片子是这样的,见封面图,右侧绿色箭头的为正常血管走形,而左侧红色箭头的地方,已经完全看不到血流了。
我们首先对患者做了一次造影,如下图,红色箭头所指方向血流已经完全中断。
再往下,小腿部分看不到明显血流。如下图,红色箭头所指已经没有血流信号。
再往下造影发现,左足根本看不到血流,如下图红色箭头。
考虑患者年龄不大,一般情况良好,左足的背伸和背屈活动仍然存在,我们决定尽力去保住患者的这条左腿。
我们开始由中断的地方往下开通,开通了一段距离(下图红色箭头)后,我们看到了下图绿色箭头的侧枝,使得我们认为值得进一步继续治疗。我们考虑这段血管里有血栓,在这个地方留置了一个导管,持续用药物进行溶栓治疗。
在溶栓治疗48小时后,我们重新做了一个血管造影,发现主干上端已经完全开通,见下图箭头。
沿着细小的血管往下,我们找到了一丝希望,那就是远端血管可见。下图红色箭头所指。
使用微导丝和支持导管配合,小心的通过闭塞血管,进入远端血管,造影的结果再次让大家看到了一丝保肢的希望。下图红色箭头所指。
使用小球囊开通血管后,左脚的血运通畅了。见如下两图。
患者左脚马上感觉到发热。在配合一些药物治疗后,患者术后第2天就觉得左下肢疼痛明显减轻,不用药物也能忍受了,在手术后的第4天就敢自己下地活动了。术后1周后,左脚的破溃就已经结痂好转。
经过系统的治疗,患者的左脚保住了。
下面是一些治疗前后的对比图。
下图是治疗前后小腿段的血流对比,治疗后血运明显改善,侧枝丰富。
下图是治疗前后左足的血运对比,治疗前完全看不到血运,而治疗后的血流,已经可以看到很多侧枝。
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是一种崭新的手术方式,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前需要截肢的很多患者,现在都可以尝试进行保肢治疗,而且效果确切。而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整个手术伤口仅仅约2毫米大小,很多患者在手术还未结束就已经感觉到肢体发热和温暖,几个小时后就可自由活动。
以下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抽烟、高血压、高胆固醇、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过量饮酒、长期负重、体重超重等
如何降低您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风险?最好的办法是预防。
有几种方法可以减少您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风险,其中包括以下:
不要吸烟,健康饮食,经常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压力,保持你的血脂、血压正常,避免过量饮酒,体能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