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山1,元云飞1,郭荣平1,石明1,黄金华2,赵明2,徐立1,韦玮1,张耀军1,顾仰葵2,李斌奎1,郑云1,周仲国1,李启炯1,李少华1(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肝脏外科,广州 ;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微创介入科,广州 )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手术切除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我国肝癌患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初诊可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仅占15%~30%。《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2]指出:对于中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可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包括介入治疗、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系统治疗等),争取转化为可手术切除。不可切除肝癌经治疗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后,二期行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24.9%~57.0%,与初治接受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相当[3]。因此,提高中晚期肝癌的转化切除率,是普遍提高我国肝癌疗效的关键之一。
肝癌转化治疗手段包括血管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治疗、外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全身化疗等。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arteryinfusionchemotherapy,HAIC)的操作方法和化疗方案进行了改进,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明显提高了肿瘤反应率,具有较高的转化切除率和较好的安全性,且操作简单、易于普及,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