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一些患者突然间在没有任何征兆下腿疼的厉害,甚至出现发凉、麻木、活动障碍等症状,往往会选择去骨科看,结果一系列的骨科检查确没有异常。这时候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就会给病人行下肢血管相关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下肢“中风”(下肢动脉栓塞)了!
下肢动脉栓塞是指来自于心脏、近端动脉壁,或者其他来源的栓子随动脉血流冲入并栓塞远端直径较小的分支动脉,继而引起此动脉供血肢体的缺血,多见于下肢,严重者将最终导致截肢。所以,动脉栓塞的临床病因就在于“栓子”塞住了血管。
一临床病因1、根据栓子种类:
血管中的血栓、空气、脂肪、癌栓、折断导管等都可以成为栓子堵塞下肢动脉。
2、根据栓子来源:心源性:约90%的栓子来源于心脏,心房颤动与栓塞关系密切,房颤造成的栓塞,大部分来源于左心房附壁血栓。风心病,冠心病,细菌性心内膜炎,人工心脏瓣膜均可产生心源性栓子。血管源性:动脉瘤、人工血管腔内,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医源性:折断导管、栓塞材料、植入材料等其他:癌栓、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二病理表现1、早期血管痉挛,内皮细胞变性,血栓形成。2、6~12h组织坏死。3、缺血再灌注损伤。三临床表现---5个P急性动脉栓塞的典型表现包括“5P”征,即疼痛(pain)、麻木(para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和苍白(pallor)。
1.疼痛
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大多主诉患肢剧烈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取决于栓塞的部位,一般是急性动脉栓塞以远平面的患肢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随着继发性血栓的形成及延伸,疼痛平面可向近端发展。
2.麻木、运动障碍
由于神经组织对缺血相当敏感,因而在急性动脉栓塞早期,即出现患肢感觉及运动障碍。表现为患肢远端存在袜套形感觉丧失区,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再近端可有感觉过敏区,感觉减退区平面低于动脉栓塞平面。此外,患肢有肌力减退、麻痹及不同程度的手足下垂,当最终出现肌肉坏死而表现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时,提示患肢即将出现不可逆转的改变。
3.苍白、厥冷
可见苍白皮肤间散在的青紫斑块。肢体严重缺血,因此皮肤厥冷,肢端尤为明显。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患肢皮色、皮温发生变化的平面要比栓塞部位低一掌宽至两个关节平面。
4.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栓塞及动脉痉挛,导致栓塞平面远侧的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全身影响:左心衰竭、休克、高钾血症、肌红蛋尿、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衰竭。
四检查和诊断病因+症状→诊断+检查→定位诊断检查:彩超、MRA、CTA、DSA、ECG,心脏X线,生化和酶学检查
五临床治疗原则:定位诊断明确,积极手术治疗1、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肢体功能障碍较轻,栓塞不完全的患者;或者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
2、手术疗法: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手段。肢体缺血坏死的时间一般在4~8小时,因而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否则截肢率随着动脉栓塞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①溶栓治疗:介入下动脉导管溶栓是溶栓治疗的主要手段,相对于手术治疗好处在于可以溶解细小动脉内血栓、逐渐开放侧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创伤小。
动脉溶栓
②动脉切开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
动脉切开取栓
治疗效果
左下肢动脉栓塞
右下肢动脉栓塞
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