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
Topic2:深静脉血栓是如何形成的?经典三要素,即Virchow三要素(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和高凝状态),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Virchow三要素想知道这所谓的“经典三要素”,且听小编细细道来!其一、血管内皮损伤正常光滑的血管内皮受到破坏后,一方面,抗凝物质减少;另一方面,血管内皮不断地“吸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堵住”缺口,以免过量出血。临床上常见的原因包括外伤、手术等。血管内皮损伤其二、血流瘀滞什么样的血流状态最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呢?打个比方,当河流在某处形成涡流,便会在涡流处淤泥沉积;而河流流速太慢时,也会导致河道污泥沉积。因此,血液流动形成涡流和血流速度过慢时最容易形成血栓。如房颤时心房血栓形成,心衰时心脏内血栓形成以及长时间飞行或卧床后血液流速缓慢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流瘀滞其三、高凝状态当机体的两大敌对阵营(抗凝系统和促凝系统)失衡时,抗凝阵营物质匮乏或能力不足,使得促凝阵营占据上风,导致机体的高凝状态,从而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临床上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前者主要见于抗凝血酶等物质的缺乏,如“易栓症”;后者多见于妊娠、药物、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等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凝血VS抗凝
Topic3:为什么VTE被称为“沉默杀手”?
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在于,血栓一旦脱落,将会随血液循环到达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导致肺动脉栓塞,使患者产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被称为“沉默杀手”。
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误诊率和致死率高,是导致非预期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如不治疗,病死率可达25%以上,早发现、早治疗可使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
下一期科普内容:如何判断血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