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民主动脉夹层解剖特点与治疗预后的关系

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居高不下。千变万化的临床表现,更是增加了术前快速诊断的难度。使用主动脉增强CT快速、安全,同时能清晰的显示夹层解剖特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降低破裂风险及死亡率,稳定病情。脏器受损程度决定手术时机及患者预后。在近期的学术会议上,来自首都医科医院心外一科(五病房)特需医疗科的刘永民教授,分享他们团队对主动脉夹层解剖特点与预后的研究成果。

本中心临床研究

明确主动脉夹层解剖特点:破口位置,破口大小,破口数量,累及范围,分支受累情况。根据不同原发、继发破口比例,将所选患者分为三组。通过测定主动脉夹层破口面积,分析原继发破口关系及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制定主动脉夹层计算机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原继发破口关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Table1

患者基线资料

研究结果

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与原继发破口面积比例有密切关系。原继发破口面积比越大,假腔血流量越大,远端破口处的血流速度和压差就越大,血管壁易发生破裂。术后(消除原发破口)假腔压力和流速明显降低,相对停滞时间长,有利于假腔内形成血栓。继发破口越小,假腔更易血栓化,远期主动脉重塑效果越好。

原发破口越大,继发破口越小,疼痛更剧烈,症状持续时间长,假腔受压明显,分支血管更容易受累,脏器并发症可能性大,破裂死亡风险高,手术更紧急;但手术后改善明显,远期动脉重塑效果好。

原发破口越小,继发破口越大,疼痛、脏器缺血表现可能仅一过性或很快缓解,症状表现越轻,脏器缺血并发症可能性小,破裂风险相对低;但手术后可能恢复相对较慢,假腔血栓化慢,甚至远期需要再次处理继发破口。

解剖特点与预后

主动脉夹层累及分支血管导致脏器缺血,发生率达30%~42%,急性主动脉夹层约15%死于内脏缺血。对脊髓损伤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包括主要肋间动脉受累和支架远端血栓化。通过CTA解剖特点预测脊髓损伤,包括:T8~L12肋间动脉是否起源假腔;支架远端假腔血栓化预测;真腔受压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肋间或腰动脉受累

术前影响脊髓血供,脊髓损伤发生率约10%,主要表现为完全性脊髓梗死,脊髓前动脉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或一过性SCI。T8~L1节段动脉受累术后SCI几率增大,医院的研究数据约为22.9%。对于是否预防性行脑脊液引流,正在研究中。

2、肋间完全发自假腔

肋间动脉发自假腔但术后未出现脊髓损伤,可能与假腔未形成血栓有关。院内数据显示:明显破口或多发破口(23例),位于支架远端较近处,使真假腔交通,假腔未形成血栓;支架近端吻合口漏(4例),支架周围不能血栓化,与远端假腔相交通,假腔不能血栓化。

3、冠脉受累

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发生率为6%~19%,住院死亡率高达12.1%~50.1%。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快速诊断鉴别是预防早期死亡的关键。右冠状动脉受累更常见。但是,冠脉受累并非手术禁忌,争分夺秒早期恢复血供,生存是关键。根据受累特点决定血压重建方案——修复/搭桥。

4、弓部血管受累

约20%弓部血管受累患者术前有脑缺血表现。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缺血:昏迷、一过性意识丧失、嗜睡、语言、感觉障碍及癫痫等。累及右侧大脑半球多见,有研究显示比例可高达69.2%。对存在脑缺血表现的患者,手术时机选择仍有较大争议。锁骨下动脉受累也可能会影响插管方式。手术方式多样:全弓替换,杂交手术,介入。

5、内脏血管受累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受累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血便等。如出现肝衰竭、胃肠道缺血后死亡率极高。早期判断是否导致缺血非常困难。治疗相对困难,预后极差。手术时机仍有较大争议。

肾动脉受累时,如果单侧或双侧肾动脉受累,肾梗死表现;单侧肾动脉受累,无差异;双侧肾动脉受累,与AKI具有明显相关性。注意肾功能受损,非手术禁忌以及透析时机的选择。

6、下肢动脉受累

14.5%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有肢体灌注不良,可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下肢动脉严重缺血。可有“5P”征,多不典型。CTA显示:主动脉夹层并下肢动脉不显影。尽早手术,术中监测下肢压力,及时转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banguangwang.com/yczz/21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