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NO.1定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VTE=DVT+PTE ▼DVT与PTE在发病上的一致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表现。
主要原因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NO.2DVT的危害◆给患者带来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住院费用
◆住院患者常见并发症
◆住院患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亚洲骨科大手术患者具有很高的DVT发生率,骨科大手术患者(包括髋、膝置换、髋部骨折手术)均为VTE极高危人群,骨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预防DVT。
研究表明:50%—75%的院内DVT是可以被预防的。创伤后没有接受预防措施的例患者中,DVT发生率为58%。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未预防组为30.8%,预防组11.8%。因此,早期预防是关键!
高危人群包括:先前有DVT或肺栓塞、肥胖、吸烟、静脉曲张、恶性肿瘤、需长期制动、年龄>40岁,手术时间>60min。
观察重点包括:皮肤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患肢腿围、剧烈疼痛、有无胸闷憋气、药物不良反应等。
NO.3预防方法◆早期活动:①抬高患肢;②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踝泵锻炼);③早期下床活动
◆物理预防:①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②逐级加压弹力袜(GCS);③足底静脉泵(VFP);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
◆药物预防
物理预防的优缺点
DVT的预防
物理预防: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血栓形成应用最广泛的物理方法,也被认为是其中最有效的。可以间歇顺序压缩腿部静脉血液,从而提高静脉回流。
IPC禁忌证
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下肢严重水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
下肢局部情况异常(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术)下肢血管严重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药物预防禁忌证
◆近期有活动性出血;
◆凝血障碍;
◆骨筋膜室综合征;
◆肝肾功能不良者。
药物预防观察要点:出血问题
◆注射点青紫
◆凝血结果
◆出血点
◆黑便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血栓预防指南明确提出--现状:多数高质量的抗凝预防研究相比,较少有研究提及物理预防的效果,二者结合对于改善临床结局仍然存在争论和不确定性。
有研究表明:建议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抗凝预防或者IPC预防DVT,若患者无法抗凝预防,单独IPC预防可以达到与抗凝预防相同的效果。GCS+抗凝预防较单独抗凝预防能够降低髋关节置换患者DVT发生率。IPC预防和抗凝预防对关节置换患者预防DVT效果相当。
NO.4注意事项◆建立物理预防操作规范及安全有效的应用物理预防
◆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