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
奉献
传承创新
★★★★★
10月13日“世界血栓日”是德国医生RudolfVirchow的生日。
RudolfVirchow(–)是19世纪最著名的德国医生,被誉为“病理学之父”,年,他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的概念;命名了“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三个血栓相关名词;提出了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一百六十年来,该理论仍在一直指导着血栓疾病的医学实践。
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Rudolf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WorldThrombosisDay,WTD),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期望通过WTD提高公众对血栓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号召世界各地不同团体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血栓形成这一沉默的杀手。
5分钟带你了解血栓危害,提高认知、规范诊治
血栓栓塞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血栓栓塞是一种由于动脉或静脉中形成了血凝块而导致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血栓一旦形成,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至其它器官。血栓栓塞导致严重后果,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杀手——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均与之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每发生四例死亡,就会有一例与血栓相关,血栓栓塞可以分类为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动脉血栓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静脉血栓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其中,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是动脉血栓的4倍。由于近年来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广大群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度大大提高;同时,因为静脉血栓和外周动脉血栓的症状易被忽略,导致此两种疾病成为大众医学知识的盲区。公众对于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知晓度,远低于心衰、脑卒中、高血压等其他疾病。数据显示公众对于VTE的认知程度很低,知道血栓栓塞可以预防的成年人不足50%。
血栓可防可控可治临床防治VTE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普通大众和临床医生认识的提高。60%的VTE发生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之后,在院内可防可控的致死病因中居于首位。VTE高风险因素包括: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髋部、膝部以及肿瘤相关手术;长期制动,包括卧床、长途旅行等。中度风险因素包括:超过60岁;有血栓家族史;肿瘤,接受化疗;雌激素药物: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HRT等。其它因素包括:肥胖;妊娠或分娩;吸烟;过量饮酒等。预警的症状和体征被称为”沉默杀手“的VTE,发生时往往没有任何征兆。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则提示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者肺栓塞(PE)。疼痛,肢体肿胀红肿,体温升高;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胸痛深呼吸时加重,心率快,轻微意识丧失或晕厥均提示有可能发生了VTE。风险评估与预防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VTE通常都是可以预防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预防策略,可以使处于风险中的患者避免发生血栓。如果你在住院治疗期间未曾进行VTE的风险评估,请主动与你的医生进行沟通。当患者被判定处于风险状况,就需要接受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抗凝药物,物理预防。使用抗栓弹力袜、足底静脉泵、间隙充气加压装置等。同时,应指导患者尽早尽量走动,或做下肢和足部运动。VTE的三级防治一级预防是指在普通人群中筛查高危因素、控制高危因素;二级预防是指在高危人群中运用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等手段严防血栓的发生;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诊治,严防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减少血栓后遗症的出现。
提早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
血栓最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对血栓的防护最重要的还是靠日常的预防,即使高危人群,如果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很好的预防和控制疾病。
1.适当的运动,避免久坐,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多活动下肢;
2.平常多喝水,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低盐、低糖、低脂饮食;
3.冷空气来了,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4.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科学做好护理工作;
5.平时可以多做勾脚、踩刹车、空中蹬自行车、踮脚尖的动作,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
总之,本着“最好的治疗是预防”的原则,注重日常生活方式就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发生!
医院
脑病一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专科。
西医方面擅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及帕金森、癫痫、痴呆、抑郁、周围神经病变等诊疗。
采用静脉溶栓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擅长急诊介入治疗后的观察和处理。
对脱髓鞘疾病,颅内感染,癫痫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等疾病诊疗有丰富经验。
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以“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原则,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不断开发引进新技术,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诊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开展个体化治疗,积极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采用“醒脑针刺针法、醒神通络针法、阴阳平衡针法”等多种针刺疗法,并配以“温灸、隔药灸、督灸”等灸法。
在此基础上,通过辩证论治配有特效中药制剂“天降血栓通丸”,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全面运行“卒中单元”医疗模式,承担国家优势病种“中风病”(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痉挛期),“头痛病’,“眩晕病”的规范治疗及临床路径观察,通过针灸对机体特定穴位刺激,能有效地调整中风后机体技能状态。
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浮针、腹针、醒神通络针法、阴阳平衡针法,刺络拔罐,结合脑反射,电脑中频,温灸等方法,极大的降低中风的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
脑病二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配合恢复期“醒神通络”针刺法、浮针、头针、耳针、穴位拔罐、温灸等多种中医康复手段,达到中西医结合整体治疗模式。
开展视频脑电图检查,对癲痫患者发病形式的判断、药物的调整更加精准。
中医康复治疗手段
①天降血栓通丸等我院院内制剂。
②“醒神通络”针刺法、浮针、头针、耳针、穴位拔罐、温灸多种中医适宜技术。
③浮针疗法科室特色治疗。
④电脑中频、脑反射治疗仪、吞咽治疗仪等多种仪器。
脑病三科是我院成立最早的专科之一,为脑病科原班人马组成,在“整体观”和“治未病”的中医理念指导下,以中医药为主,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治疗脑病,取得了显著成效。病房条件优越,本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施设备精良,为天津市重点专科。科室率先建立卒中单元,为脑病急危重患者提供了便捷、快速、先进、优质的服务。
王瑞先
■主任医师,脑病一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脑卒中静脉溶栓,及动脉介入治疗,对脱髓鞘疾病、癫痫、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急危重症疾病诊断及治疗。
■担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头痛组副组长,环渤海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会常委,发表核心期刊及SCI文章3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10项,科技进步奖4项,著书4部。
■出诊:周一、三上午
刘立生
■主任医师,技术顾问,硕士研究生。医院、医院神经内科工作。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近40年,擅长诊治急性脑血管病、眩晕症、痴呆、癫痫病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对帕金森氏病等椎体外系病,难治性癫痫、精神抑郁症等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周一上午
王颖
■脑病二科主任。
■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从事脑内科专业16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脑血管病、头晕头痛、失眠、高血压等心脑血管常见疾病;应用各种针灸针法,特别是浮针针法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及多种内科疾病。
■出诊:周四全天
许可
■脑病三科主任。
■从医27年,擅长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痴呆、失眠、头疼、眩晕、帕金森、癫痫等疾病。
■担任天津市针灸学会第二届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总编丨吴小燕主编丨裴向前核校丨王鑫
编辑丨裘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