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写作指导:妙用问句,其乐无穷
问句是一个宏观概括的说法,包括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问句的四大句型: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1、是非问句,是回答时用肯定(是)或者否定(非),比如:你觉得今天冷吗?(回答冷或不冷)
2、特指问句,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比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阴晴、雨雪风、气温高低等各种答案)
3、选择问句,就是让对方就自己提出的两个以上的供选内容做出选择,比如:你是吃馒头,还是米饭?
4、正反问句,从正反两面问,比如:你会不会做这道题?你觉得今天冷不冷?
以顺口溜的方式来加强记忆:
我问你答是疑问,不需回答是反问;,自问自答是设句。
问句的作用:
内容上:起强调突出的效果,引发读者思考,深化主旨思想。
语言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加强语气。
结构上:引出下文,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高考作文中使用比较多的是设问、反问。下面重点说说设问修辞: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设问的应用:
结合精彩段落欣赏问句在作文中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问句可用在作文题目中:
1、鱼和熊掌岂可兼得?
2、谁之错?师者?生也!
3、对于仪式,你有什么看法?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5、谁来拯救你,传统文化?
6、拿什么拯救你——规则?
7、没有规则,何成方圆?
8、漠视规则,谁之殇?
9、校园何以“钓鱼执法”?
10、医者?患者?
11、生命价最高,岂能不珍爱?
12、谁之伤?
13、何为超越自己?
14、何不勤于自警?
15、荣誉背后是什么?
16、成功=?
二、问句用在开头部分:
1、鱼,为世间最勤快的动物,终日游动,从不合目。即便化作木鱼,仍然请佛终日敲打,以警示自身。佛理也化作无数的鱼警示世间,让我们暂停下那追名逐利的脚步,回归自然的本初,好吗?
2、是当今教育的缺失吗?是当今社会的诱惑力太强吗?是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抵制诱惑的能力吗?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纵容或是过度管教有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3、当戏曲文化日渐式微,当民俗节日被洋节取代,当颜体欧体成为生词,当二胡古筝淹没在重金属中,当各种民间工艺断绝传人时,谁来拯救你,渊源千年的华夏文明?
4、假如人人开车乱走,交通秩序将混乱不堪;假如人人在马路上自由“驰骋”,城市之美将无从体现;假如我们人人都打破规则,任意妄为,社会之大,我们将在何处安身立命?
5、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永远消逝后,人们才发现它的光辉和价值,这是万幸,还是不幸?
6、当我们把规矩摒弃到角落,当我们把犯规当作习惯,当我们遵守规矩却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时,你的心,痛吗?罗素有言:“一颗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我们遵守规矩恰恰是优等心的体现。
有人认为,规矩是禁锢人生千万种可能的套子,遵守规矩让自己变的坚硬无比,失去自我。于是,他们开始冲出规矩的藩篱,但最终头破血流。试想,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自由自在而再无规矩的约束,那么我们这些现代文明的人类与上古时期的猿猱又有什么区别呢?
7、你的窗,开向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为何以重帘遮住,让春风溜过如烟?——题记
静谧的午后,独自一人慵懒怠惰地蜷缩在椅子上。有些聊赖落寞,有些无所适从。无意间从窗台上拾起一本尘封已久的书,刚刚捧在手中,便闻到了那久违的滋味,那是阳光的味道。暖暖的,甜甜的,让人不由得一阵悸动。
面对痛苦,你是否会畏惧与逃避?是否会徘徊不定畏葸不前?朋友,请不要再逃避,轻轻地触摸,让你的触摸令它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这时,你会发现原来痛苦不再是我们生命中的遗憾与障碍。触摸痛苦的背后亦有阳光与美丽。
8、有人说:“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都活成了盗版。”其中的道理自不待言,我们每个人都应做自己的正版,做真正的自我,如若生活在别的影子中,那人生还有何意义?
9、家人之间的温情去哪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去哪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爱去哪儿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各自忙碌了一天,难得在一起,不应该有说不完的话题问不完的事吗?
歌曲《最浪漫的事》里说:“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聊。”
《常回家看看》里写道:“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10、何为超越自己?是挣大钱,还是买好车,住大房子?……
不是,都不是。超越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而且要心系天下,带着一颗对城市,对国家,对世界,做出贡献的心来服务社会,走向成功,超越自我。
真正能名留青史的人往往能超越自我。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向往,他们在想如何让更多的人吃饱穿暖;他们在为让更多的儿童接受教育而彻夜难眠;他们在为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而整日奔波……
君知否,雷锋曾经说过:“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好。”周恩来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我们熟知这些名字,更熟悉这些“为大家”的言语,他们的人生是成功的,请问这成功之因难道不是超越自己吗?
三、问句用在承上启下的过渡部分:
1、繁华的世界纷纷扰扰,灯红酒绿中催生了太多浮躁,做到“春来花自春,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并不简单,可在这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是否该对传统文化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