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一入学到如今工作,十年业已过去,带来的是远航后的经验和思考。本展分为四部分:大学时光、实习与工作、转型与创新、活动与调研。
具体的行动中蕴含着精神,在经验的回顾中,同时有作为过来人的体验和远见,在看“展”途中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带着这份体验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里,在某刻“温故而知新”,是展览的意义之一。
在短暂人物介绍后,我们将进入第一展厅。
waterloobridgehazysunshine
byClaudeMonet
赵倩
在“设计
北京”
赵倩
求索荣誉学院届
金融学(英语)专业
曾于北京毕马威(KPMG)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
后转岗到毕马威创新创业共享中心
现就职于现代汽车集团创新中心(北京)(HyundaiCRADLEBeijing)
Intermission
byEdwardHopper
学校似乎是个象牙塔,学有余力后参加社会实践能培养出更全能的人。赵倩学姐重视大学阶段的专业课,在保持着优秀专业成绩的同时,也通过不少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业余活动资源来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她参加学校的英语辩论社团,训练自己的英语水平、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加强知识储备。
英国议会制辩论就一个议题,分正反两方每方四人,上下议院,针对问题深入讨论。每个人七分钟时间进行论点及论据的陈述,并就对方观点进行驳论。话题涵盖科技、经济、社会学、国际政治等多方面。而且公布议题准备15分钟后即开始辩论,对知识储备和思辨能力有较大的挑战,考验快速思考和逻辑组织能力。
在大一大二期间跨地区参加过清华、北外等名校举办的比赛,以及连续一周的英语辩论训练营。在其间她曾有这样的感悟:“Fakeittillyoumakeit(相信自己直到真正实现)”。
学姐入学时,求索荣誉学院初创,教学和学生组织都还处于摸索阶段。除了学生身份,她也是一座企业与高校间的“桥梁”。
她秉持着为求索学子提供学习资源及实习项目的初衷,主持建立了求索实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