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以人为本中医兴院
肺栓塞
科普小课堂
科学防护
知识科普
自我防护
近期,
医院呼吸科
陆续收治10余名肺栓塞患者。
原发病有骨折、剖腹产术后、肺炎、
长途旅行以及其他原因不明者。
吴某,男,44岁,工人,平时身强力壮
因“咳嗽伴左侧胸痛2天”于年5月15日23时收治入院。
值班医生陈秀华主任,观察到患者说话时有轻微气急,结合40天前有右踝骨折史,便对病情高度警觉,立即进行B超及CTPA等检查,诊断为肺栓塞伴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抗凝等对症治疗,同时联系我院血管外科团队,行经皮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
阻止了病情的恶化及再次肺栓塞的发生。10余天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
肺栓塞危及生命且复发率较高
发生年龄多在50~65岁
多见于创伤、手术、分娩后
吸烟、肥胖、卧床、静坐
都是高危因素
主要症状为胸痛、气急、咯血、晕厥
甚至以猝死为首发表现
肺栓塞可造成急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继而引起缺血、缺氧和左心输出量下降,导致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导致心源性休克。
如得不到有效的诊断治疗,死亡率非常高,有些患者等不到明确医院即死亡,靠尸体解剖来证实,故称之为:沉默的“杀手!
肺栓塞科普小知识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右心功能障碍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中包括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病因
1、遗传因素:凝血、抗凝等基因突变,或抗凝血酶、蛋白S、蛋白C等的缺乏。
2、血液高凝状态:高龄、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症等。
3、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创伤、骨折、中心静脉置管、起搏器、吸烟等。
4、静脉血液瘀滞:瘫痪、长途乘车乘机旅行、住院、长时间卧床者。
5.原发病:心肺疾病,特别是心房颤动伴心衰的患者最易发生。肿瘤患者,如胰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骨肉瘤等。
症状
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更明显。
突发胸痛,咳嗽时症状加重。
在肺栓塞后24小时多数会咯血。
咳嗽,大多干咳,或有少量白痰,也伴有喘息。
腿部肿痛或肿胀、
晕厥、精神紧张、发热、出汗较多、心跳加速等。
日常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禁拍背,避免深呼吸、咳嗽及剧烈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注意用氧安全。
2.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自我凝血功能观察,注意有无消化道、泌尿道、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勤剪指甲,使用软毛牙刷刷牙,以免出现出血等并发症。
3.每隔2h翻身一次,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压疮。
4.注意将较为乏力的一侧肢体置于功能位,双上肢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定期做下肢主动和被动运动,减轻血液淤滞,避免剧烈运动。
5.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脂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禁烟酒。
6.保持心情舒畅,勿忧思焦虑。
图片丨付费网站
图文:肺病科
审核丨肺病科
医务处
编辑丨宣传统战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